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人雄>第20章四轮马车

173年,汉,熹平二年。

正直春耕时节,积雪消融万物复苏。邓艽正在和张芝学草书,张芝(125—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郡源泉县(今属甘肃酒泉市瓜州县)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也有“书圣”之称,张奂虽出身宦门,而无纨绔气,勤奋好学,潜心书法,当朝太尉认为他将来不是文宗,就是将表。屡次征召他出来做官,皆严辞拒绝,故有“张有道”之称。他潜心研究书法,尤好草书,师承崔杜之法,其父张奂为方便张芝兄弟习文练字,着人锻造石桌、石凳、墨池于河边,从此,张芝兄弟以帛为纸,临池学书,先练写而后漂洗再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为之黑,后称张芝墨池。

现在是春耕的时间,邓艽告了半月假期。这次要办的事很多,最重要的是棉花的种植。

其实,从西汉开始农业就很发达了,在农具和农耕改进方面,这时期出现了“双牛驮犁”,用来深耕和开沟,在犁上安装了犁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出现了耧车,就是播种用的,到现在,有一些农村还在用。

农作物培育栽培上,由于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很多原本没有的作物和蔬菜,比如大蒜这一类的,而且在皇宫中还有专门用来培育的温室,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这时候的小麦已经在北方被大面积种植,桑麻也是同样。羌族人此时,已经是半农耕半游牧,对于抗旱方面,则实行了代田法。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垄。岁代处,故曰代田。这个赵过发明了耦犁。

这是大汉的一段辉煌史,但后期,土地制度弊端也开始显现!

从汉武帝刘彻到汉宣帝刘询,重视农业,给国家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支柱,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现在邓艽唯一能改进的也只有,将直辕犁改为曲辕。犁双牛驮犁适用于,军屯这种大型耕种方式。普通百姓家一般是人拉,中原地区少牛,不像羌人家家有牛羊马匹。除此之外就是水利了,引黄河水灌溉,这点湟中地区做的最好。

西汉经过了王莽篡政和光武中兴,刘秀继位后,汉朝的农业并没有过度衰落,到汉明帝刘庄时,他派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带领着几十万民夫治理了河患,稳定河道,扩大农田,引黄河水灌溉,这时期治理的黄河,后面800年再没有改道。

在此时的民间,大量的农田开始向豪强和士族手中流走。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土地私有化,可以自由买卖。赋税高,农民收的赶不上交的,于是就开始想办法,那些豪强和贵族趁机,大肆将土地买走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早在汉武帝时,他的母后和舅舅田酚就干过这样的事。当时武帝强硬,社会矛盾还不会太激化,但到了东汉后期,这种事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农民失去土地,豪强和贵族愈发富贵,贫富差距拉大,整个东汉朝成了一个火药罐子,只等一根引线了。

但还是要说,汉朝衰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时候,我们看一个问题时,不能单纯的看一方面,比如全部归咎在农业上也是不对的,但农业是根本,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告假后邓艽就坐着,四轮马车回家了。这是鲁班刚做好的马车,鲁班不愧是祖师级人物。邓艽说了要什么样的,两个月不到就做好了两辆。一辆给了张奂,一辆自己与张芝兄弟四人共用。谁要出去访友谁用,大汉头一份四轮马车,车板下还加了弹簧减震。当然此时的弹簧钢比不上后世的好,可也比没有强上百陪。

有了这车,张奂访友的频率都高了起来。张奂这一走动,正是为了给邓艽扬名。不少名士得知,族中子侄便来求购。此马车结构,最复杂的是车轮,主要由毂、辐、牙等部件构成,均为木制,一般车轮直径15米左右,辐条在2030根之间。车轴为百练钢制,长约2米左右。在毂和轴的一些关键部位使用金属器件,主要有毂内的釭、锏,毂端的輨,轴上的軎、箍、轴饰等。车軎为安装在车轴外侧的铜轴头,用来保护车轴端头并防止车轮脱出。轴饰安装在车毂内侧,阻止车轮向内滑动。

车盖为硬山式房顶形,“硬山式车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车身墙齐平,木有伸出部分,车身面裸露木有变化。”木制盖柄分为上下两节,两节之间由铜箍衔接,装卸时自铜箍处拆开,简捷方便。盖弓也为木制,弓面蒙布,弓末端装带钩铜帽以固定布面,铜盖弓帽安装在盖弓的末端,帽身中部有钩,用来钩住盖布的边缘以便将它撑开。

配饰中最讲究的当属马面饰当卢,上面做出各种花纹。马络头饰,由项带、额带、鼻带、咽带、颊带等组成,上面常串以小铜管、小铜泡或铜贝饰,带子纵横交叉处装有四通球面形节约。铜衔镳,放置在马嘴中用以制驭马的行止。

东汉的房屋也是很有特色,邓艽将车顶做成房顶的样子。前后两轮中间,悬有软梯可以收


状态提示:第20章四轮马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