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风起大宋>第四百七十八章 见赵桓姜德示真身 七令箭种师中丧命
军和种字旗,担忧腹背受敌,撤军离去,另外一边的种师道也是如此,河北因此得到了保全。

完颜宗望见宋人居然不遵诺言,气的佛珠都快捏碎了,但大军已退,军心已泄,只能心中记下,派随军的宋臣前往太原,他知道完颜宗翰一直攻着太原,希望借此拿下太原。

回到燕云后,完颜宗望令郭药师取消常胜军编制,发下田地牛种等物,令燕人耕作,另挑选精锐组建新军,驻守在雄州等地。

——内黄

多年以来,内黄已经形成了以姜德等人为核心的商人团体,这些人的生意做到辽宋多国,财物颇多,作坊更是遍布河南河北,当得知朝廷不日就要来问罪,不少人放弃了田地准备跟随卢俊义大军去山东,但也有不少人乘机到处收购产地,宣布退出华兴集团。

天翔学院内,此时已经没有一个学子,尽都是衣冠华丽的商人。

一个富态的老人拄着拐杖走出大门,迎面碰到一熟人,拱手道“袁掌柜,你也是来退会的吗?”

那袁掌柜哈哈笑道“退什么退?我是来问王会长,我能不能多买点股份。”

“多买点?你难道没有得到信?这侯爷恶了朝廷,我们华兴和平阴侯多有往来,朝廷不日就要来怪罪,此时切割干净还来不及,你还要贴上去?难道你也准备去山东?”老人不解问道。

袁掌柜啊呀一声道“我说田老,你当年去西北卖盐铁的豪气去哪里了?这赔本的买卖无人做,杀头的生意有人干啊,而且我看着朝廷,呵呵,气数也差不多了。”

“袁掌柜,可不要胡说啊!”

“怎么?你还不知道?朝廷已经割了太原三地给金人,燕云又被金人占了,你也在天翔听过时势课的,这中原遮蔽之地都已给金人占了,金人再来,如何抵挡?王会长要离开内黄,又何尝不是看出日后这内黄的险恶,此次因提前得到消息,又多年物资积累,故而抵住了金人,日后金人再来,这内黄一片平原,如何能挡?”

“这....啊呀!你说的是啊,这躲得了朝廷,也躲不了金人啊,罢了罢了,我也没脸回去找王会长了,我这就收拾家眷细软,去巴蜀避难吧。”

一处营房内,卢俊义看着手中的书信,点点头,对左右坐着的众将说道“侯爷来了帅令,令我军速回山东,坐待明年金兵南下,再做道理。”

——江南

金军退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江南,这一下,让赵佶气的可是捶胸顿足了。

赵佶在杭州时,一直在暗中打探开封消息,当得知开封不但没有陷落,金人还退兵的时候,那个追悔莫及就别提了,现在皇帝是别人了,他成了太上皇了,别觉得太上皇好像比皇帝位置要高一些,这自古以来活着的太上皇就没几个是好下场,最有名的就是那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了,干脆是被活活饿死的,你说赵佶这个太上皇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赵佶到了南方后,是一分钟都没闲下来,他先是截留了所有江南本来要送往北方的物资钱粮,又将准备北上勤王的兵马拦了下来,压根就是准备重新打造一个朝廷。

现在的赵佶只希望自己的好儿子能孝顺一些,懂事一些,之前传皇位不过是权宜之计,现在金人都退了,是不是该把皇位还回来了。

赵佶更加担心的是自己这个好儿子要对付自己了,他已经知晓留在开封的一些亲信臣子被诛杀的消息,尤其是那个守卫黄河的梁方平被抓住处死的消息传来后,更是让赵佶寝食难安。

坏消息好像永远不会只有一个,很快开封的风向就变了。

当金军在外的时候,朝堂上众人都想着如何快点让金人退去,即使给再多钱粮土地也无所谓,但当金军真的走了,这些官员们又一个个好像变了一个人,吵着什么土地绝不能少啊,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些人各个之前都是喊着死战到底之人呢。

既然都主战了,那么之前割土献金的事情也得有人背锅啊,像之前和金人有过谈判的张邦昌、李邦彦不说,其他的如李邺、郑望之甚至连宇文虚中都或被罢官或被降职。

而真正的主战派,如李纲等人,也没有被重用,反而是徐处仁这样的只嘴上说不可的人被任命为宰相。

朝中明眼人都明白了,这赵桓并不是真的想战,不过是口头上强硬罢了。

赵佶在江南徘徊的消息也传到了开封,赵桓招来吴敏、李纲问道“如今太上皇在江南,不断发信来询问政事,却不见回来,这是为何?”

吴敏不愿意多言,只说道“想来是江南美景胜中原多矣,太上皇故而留恋不愿回京。”

李纲却说道“官家,这不过就像普通人家一样,百姓的大户人家,如遇到了变故,老人让孩子主事,嘴上虽说放心,心中却难安心,故而多多询问,并无其他。”

赵桓一听觉得也有些道理,但还是担心赵佶贪恋皇位,便道“我处置了很多太上皇的旧人,我担心太上皇对此心有芥蒂。”

李纲回道“此事重在光明磊落,官家可将每人为何被处置都写清楚,微臣愿意去劝太上皇回开封。”

赵桓心中担忧赵佶在江南成立小朝廷,见李纲愿去,急忙无事不允,李纲带着书信寻到赵佶,告知请赵佶回宫的意思,赵佶先是细细询问了开封守卫战之事,当得知姜德就是平阴侯时,脸色也阴沉了下来,离开了皇宫,很多事他也想明白了,姜德如此行事,必然心有异心,他知道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八章 见赵桓姜德示真身 七令箭种师中丧命--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