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带着系统去宋朝>第183章、大凶器
的这道机关,更好使一些。

否则她也没必要横插这一杠子。

这究竟会是个啥宝贝呢?武松的心里头充满好奇。

梁红玉低着头耐心解着包袱口上的结子,一边随口分说道:“这是我家女主平生第一得意的藏品,据说是上古国家重器。”

武松一听这话,脸上顿时变了颜色。

“停!你住手!”

国家重器?卧槽!你瞎开什么玩笑呢!

武松虽然是匪,但这梁山泊目前不是还没跟官府正式开战吗?忠義会高调喊出“替天行道”的口号,所走的其实是关西五路义勇军弓箭社的路子。

在大宋体制下,目前勉勉强强还算是合法的社团组织。

民间结社,目前是法律所允许的。赵官家自己就主持了一个齐云社蹴鞠爱好者协会。关西五路的诸多弓箭社,也全都是立过功受过奖的先进社团。

河北山东的弓箭社,前些年,倒是涉嫌勾连匪盗,被官府以剿匪的名义,剿过一回。

但官府的口径是很明确的:大宋官方从来没说过弓箭社有罪,也从没说过要捉拿天下所有弓箭社团成员。官方强调的是,勾连匪盗者,立案侦查,缉拿归案,从严法办。

事实上梁山好汉骨子里头就是匪。皮面上也是合法社团。

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还没被官府抓到切实的人证物证,匪首们也一个都没被缉拿归案吗?

简言之,官府对梁山的态度目前是:我们有理由怀疑你们就是匪帮,正在立案侦查中……

开封府许幾大尹现在郓城帅司衙门所搞的这一套清乡法,恰恰打在了梁山的软肋上。许幾这个做法,就是一把软刀子,要逼梁山泊尽快揭竿造反。

清乡法规定:当地民户早晚两次必须向保长签到,缺勤就是通匪。

梁山好汉怎可能傻乎乎地跑去签到呢?一去必定被抓。

倘若藐视帅司衙门颁下的新法度,不去签到的话,朝廷兵马也就有了剿匪出师有名的说辞。

此刻,许幾还没有正式上奏枢密院发兵剿匪,但此事已经箭在弦上。朝廷暂时按兵不动,是在等许大尹拿出最终的汇总簿册。

究竟有几千人还是几万人,抗拒朝廷法度,拒不打卡签到的?这数字略有些大,一时还没来得及统计完毕。

武松却不知道,许大尹要的并不仅仅是个数据。而是要所有这些抗拒者完备的编户档案,这就会形成一张超过五万人规模的通缉犯大榜单。这浩浩荡荡的通匪名单中,多有豪绅大户,许大尹都需派出干吏,逐一上门核实。

所谓的逐一核实,其实并不是志在“勘误”,而是,借机敲打。

许大尹毕竟不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什么的,必定会激怒一大批土豪大地主士大夫,君不见司马缸、苏轼之流,全都把这王安石恨之入骨吗?许幾的体量和腰围,可不敢跟王安石相比。

所以他这清乡计,也就只是个造势威胁的意思。其实并不敢当真把拒不签到的豪绅大户,统统录入匪盗大名单。

逐一上门威逼利诱,这是必须的办事流程。既可以在剿匪工作中不误伤这些实力阶级,又可以中饱私囊,敲点油水出来。

毕竟,大宋的政权,既不是皇家du裁,也不是军阀执政。大宋政权的主体,其实就是广大豪强地主阶级千头万绪的裙带关系,共同汇成的云势力,把持着真正的国家权力。

许幾身为开封府大尹,如何不明白其中的道道。

于是这郓城帅司衙门统属的禁军兵马,一时半会儿并不会暴力征剿五百里梁山水泊。

枢密院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发出战争动员令。

故此,当地官府目前跟梁山泊之间,形成了奇怪暧昧的对峙关系。

梁山固然是不好意思主动杀官造反,官府倒也拿不到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批复令。几个或者十几个巡检,带着几百人马去犯罪现场办案,又会弄得来集体失踪。

局面僵持下来。

但这样的僵局注定不会持续太久。最重要的一批当地豪绅,迟早会站在许大尹的一边。到时候许大尹没了顾忌,宋公明便不得不反。

武松此刻面临的便是这样的一个尴尬背景。

这种敏感形势下,梁红玉忽然说起什么“国家重器”。

由不得武松不惊!

当时就大吃一惊!

国家重器落入匪帮的手中,这意思不就是要僭称皇帝么?这可不得了!

黑旋风那家伙成天撺掇着宋公明造反当皇帝,但忠義会二十四人委员会是有形成决议的,羽翼未丰之前绝不能那么乱来。那分明就是作死。

所以,梁红玉提及国家重器,武松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起灵、无鞋那样开开心心捡到宝,我要上缴国家什么的。

武松的第一反应就是:国家重器什么的,分明是要诛灭九族的,恐怖祸根。

天下各种罪,最重无过于造反。造反其实也有小造和大造。海外称王的造反派,譬如湾湾岛、譬如交趾国、譬如大理国和西宁州赞普宗喀巴国,朝廷是有心剿灭的,但征剿一旦失败,也经常会倒过来招安,索性就封你一个藩王。

南北朝五胡乱华,就是这么玩的。慕容家割据北方,自称燕王,偏安江南的司马皇帝还不是赶紧送个诏书去承认燕王乃是合法的北方藩王。

刚刚结束的五代,亦是如此。

但称王和称帝的性质截然不同。称王的,国家搞不定你,便有可能承认你是合法藩王。

持有


状态提示:第183章、大凶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