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黄雀(七中)
比起京师、洛阳这些重镇来,临清城并不算大。窦建德在衙门口当众立的誓,不到两个时辰就传遍的全城。百姓们将信将疑,谁也不敢确定一伙臭名昭著的土匪说出来的话会算数。可接下来的事情让大伙彻底明白窦建德与高士达,张金称这些人的确大不相同。这位豆子岗新任大当家进入府衙之后,并没像前两位那样将官府判了重刑的囚犯都当做好汉释放,而是仔仔细细地阅读了官府留存的卷宗,把涉及“通匪”案和被大户人家污蔑入狱者,以及因为极小的事情吃上官司者甄别出来,放他们回去与家人团聚。对于那些涉案杀人、入室行劫和奸淫的重犯,则维持了原有的判决,该问斩的问斩,该继续蹲监的蹲监,一点儿没有因为对方是江湖同道而法外容情。
受杨善会的影响,清河郡的官员执法非常严苟,因为府衙的大牢人满为患。窦建德落草之前做过捕头,宋正本和孔德绍也算地方干吏,饶是如此,三人依旧费了足足五功夫,才把所有案件调阅完毕。一番梳理下来,大牢里的人犯足足减少七成。外边的百姓对窦家军的怀疑也迅速降低到和牢里的犯人一样少。
无论在哪个朝代,青天大老爷总是最受百姓拥戴的。哪怕这个青天大老爷出身实在含糊了些。百姓们都不是傻子,心里都会比较。张金称在这里做过什么,杨善会在此地是怎么做的,窦建德又是在做些什么,大伙有目共睹。相比之下,谁更值得相信,谁更值得拥戴,就不言而明了。
信心一恢复,市面上的生机也跟着一点点恢复。柴米油盐,身上穿的家里用的,都需要通过交易来获得。而市集往往又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真真假假,家常里短,都在买家和卖家提货数钱的时候快速传播。
“窦天王是个好人,他跟别的大当家不一样!”
“窦天王比杨郡丞强,至少他处事不糊涂。”
几天来,类似的议论比比皆是。当然,也有人心里依然存着戒备,趁着附近没有兵丁巡视的时候,小声嘀咕,“你怎么知道姓窦的比杨郡丞强?说不定他都是装出来的!”
“唉嗨,说话你可得凭良心。以前市署那些差役怎么抽多少税,现在人家窦家军抽多少税,比较比较不就知道了么?”立刻有人竖起眼睛来,低声对同伴进行反驳。
“可不是么?以前被人家白吃白拿,可没见你这么大的胆子。今天没人白拿你东西了,你反倒皮痒的不是?”出于各种心理,旁边的同行们也凑上前,对“诋毁”窦家军的人齐声谴责。
“以前那是为了剿匪?要不是土匪们……”被声讨者还是不服,但声音却变得更低,几乎细不可闻。
“剿匪,我呸。还剿匪呢,拿了那么多钱,也不都干啥去了。到头来怎么着,还不是让人家给剿了!”同行们不理解被声讨者的苦衷,声音瞬间抬得更高。
最近四、五年来,杨善会多次战败,每次重整旗鼓所需要的钱财很大一部分都会摊到商贩们头上。为了平息民愤,也为加税找个合理的借口,官府在征收的同时,通常会把土匪入城的后果描述的非常凄惨。久而久之,人们自然会形成了一种虚假的共识,那就是所有地方官府私设的苛捐杂税都是因为张金称、窦建德、程名振这些强盗的存在才不得不征收的。官老爷们是被逼无奈,大伙要恨,也应该恨到土匪身上,不能认为官老爷们贪婪或者无能。
目睹了窦建德入城后这三天多来的表现,大伙原来的那点儿毫无基础的共识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与此同时,很多人心里都涌起了一股上当受骗的感觉。如果早知道窦家军如此守规矩,大伙又何必凑钱帮着杨善会养兵呢。早让窦家军打进来一天,早就不活得那么辛苦了。每日累死累活难得温饱不说,哪天稍不留意被官府寻了错处,就有可能家破人亡。即便窦建德目前的行为都是装出来的,至少他为人还算厚道,不会因为一文钱的小错儿砍大伙的脑袋。(注1)
被声讨者不敢在还嘴了。窦家军的喽啰就在不远处巡视,万一被他们听了去,自己不是纯找不自在么?“只是可怜了杨公他老人家……”四下看了看,他在心底叹息。杨善会对与土匪有瓜葛的人下手的确狠了些,但这些年来,清河郡也全仗着有一个杨善会在,才没像临近的襄国、武安两郡那样,被土匪糟蹋得没一处安身之地。只是他的恩德,这么快就被被保护的人全忘记了。被城中富豪们联手出卖,城破时力竭被俘,被窦家军绳捆索绑,像拖狗一样拖过长街,这些事情大伙都当没看见,或者看见了,却全当做跟他们没半点儿关系。
杨善会是在城破之日被窦建德亲手活捉的。当时他发现已经无力回天,便生出了玉石俱焚的念头,带着二十几名死士冲下马道,直扑窦建德的大旗。没等走完预计路途的一半儿,死士们就被人海吞没了。杨善会手刃数人,精疲力竭,这个时候,却发现围困自己的喽啰兵全退了下去。
目标就在眼前,持刀向自己致敬。为杨善会大喝一声,集中全身上下最后的力气扑将上去。他期待自己能跟窦建德同归于尽,怎奈双方武艺差距实在太大。只是一个照面,窦建德便打落了他的兵器。随后轻飘飘一个转身,将横刀压在了他的脖颈之上。
“杀我!”杨善会扭头,以颈试刃。窦建德的撤刀动作比他的脖子扭得还快,迅速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