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膳食娘子>563.第563章 守制

宋代的皇帝大多简朴,自宋太祖起,就下过旨意,在世时不修陵寝,故而宋代皇帝的陵寝都是在死后修得,大多都比较简朴。

但赵祯在位四十二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极受国民爱戴。

特别是这个时空又多了杨涵瑶这么一个外来户,这几年大宋的国力呈几何倍的增长,国库充盈,因此赵祯的陵寝修得稍微豪华一点,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特别他的民望又这么高,国库也有钱,本来在历史上他的陵寝也要比其他宋代皇帝好上那么一点,现在有钱在手,自然是要更上一层楼。

嘉祐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上谥号为“仁”的赵祯终于入土为安了,定其陵寝为永昭陵(今河南巩义市区)。

赵祯五月去世,这座陵寝征调了士兵46700人,耗银80万两,钱180万贯,绸绢280万匹,历时七个月建成。

永昭陵由鹊台至北神门,南北轴线长551米。南神门外的神道上,布置有东西对称的石人13对、石羊2对、石虎2永昭陵对、石马2对、石角端、石朱雀、石象、石望柱各1对。

这些石刻造型秀长,雕法细腻。武士身躯高大,形象勇猛,目不斜视,忠实地守卫着宫门。客使体质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确,双手捧贡品,身披大袍,衣褶垂到脚边,人物形神兼备。

石虎造形威武雄健,石羊面目恬静清秀。石朱雀雕刻尤为精美,通身雕成层叠多变的群山云雾,烘托着展翅欲飞的朱雀,美丽的雀尾犹如一把俊扇挥动着风云。

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和“下宫“组成,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角端“在后世更是得到了世界雕刻史上绝品的美誉。

而在永昭陵的附近还有四座陵寝,分别是葬着宋太祖父亲赵宏殷的永安陵;葬太祖的永昌陵;葬太宗的永熙陵;葬真宗的永定陵。

今天,安静的皇家陵园内又迎来了宋仁宗,随着地宫之门的关闭,属于赵祯的时代落幕了。

当夜幕降临,白天的喧嚣渐渐远去时,一个纤细的身影出现在月光下,一身纯白的衣衫,配着脸上淡然的神色,在月光下看来,竟有种圣洁之美。

“殿下……”槿嫆拿着一件同为白色的斗篷替杨涵瑶披上,“深秋了,更深露重,殿下可要保重身子。”

“劳槿嫆姑姑了担忧了……”杨涵瑶抬头看着天空的那轮明月,已是深秋,在深秋之夜,并不是时时都能看到这样明亮的月亮得。

“槿嫆姑姑,几时了?”

“殿下,已是戌时了……”

“戌时了?”杨涵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目光飘向了赵祯地宫所在的位置,久久地才长长地叹了口气。

赵祯是用心良苦,用这样的方式提醒了自己,可这世上有些事若要来,躲就有用了吗?

“槿嫆姑姑,咱们回吧。”

杨涵瑶收回目光,“劳烦姑姑替我研磨,我想再抄会儿经书再去歇息。”

“殿下!”槿嫆轻呼了一声,福身道:“殿下,寿数天定,勉强不得,殿下孝心固然可嘉,可却也要保重身子啊!毕竟还有这么多日子要熬着,先帝若在世,见您如此定要心疼得。”

杨涵瑶看向槿嫆,双眸里透着一股淡淡的忧思,“我本农家之女,若没先帝,如何有我今日?不过是抄经书罢了,又不是什么费体力之事,先帝已去,我为先帝之女,若连抄写下经书也要抱怨得话,如何对得起先帝的疼爱?”

“再者,我这心里也有些乱,抄下经书也好静下心……”这句话杨涵瑶是放在心里的,并没有说出口。

槿嫆怔怔地望着杨涵瑶,忽然觉得仅仅这月余时间,她的小主人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成熟了不少,她觉得眼前这个相处了好几年的小人儿变了。

可到底哪儿变了,她却说不上来。总觉得这个平日无甚架子,嘴角总是挂着淡淡笑容的主子变了,好像忽然间那心里就装进了无数沉重的事,时常会陷入沉思,久久不语。

那淡淡的表情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恐惧。

回想起先帝大行那日,杨涵瑶失魂落魄地靠在福宁殿外的柱子上,嘴里喃喃着“命运”二字的模样,槿嫆的心沉了又沉。

命运,命运是什么?人定胜天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么?

杨涵瑶的话不断在槿嫆脑中响起,槿嫆想不明白杨涵瑶为何会说这些话。只是当她琢磨起这些话,感觉到得只有深深的无力感与沉重。

回到屋里,这是杨涵瑶的临时住所,帝王的陵寝总是要有专人打理看护得,所有陵寝里不是只有死去的帝王,还有活着的奴仆继续为去死的帝王服务。

杨涵瑶的住所被特别地装修了一番,可饶是如此也舒适不到哪去。开玩笑,你是来守孝得,又不是来旅游渡假得。

而且古人守孝规矩颇多,不得穿鲜艳的衣服,不缔结婚姻(不娶不聘),夫妻分居不合房,不举行庆典,不得参加科举,不得为官,现任官员也得离任。

就连吃食上也有规矩,不得饮酒,不得食肉,如苦行僧般,必须清心寡欲地过着,嬉笑怒骂皆不可,总历时二十七个月,才算出孝期。

所以槿嫆才会劝杨涵瑶保重身子,因为这样的日子得持续很长时间,杨涵瑶


状态提示:563.第563章 守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