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膳食娘子>419.第419章 风从江南来

常州晨报上的学术之争依旧如火如荼,影响之大已扩散到京城。专门做投机倒把买卖的人不仅是把晨报发到了南京,苏州,扬州等地,更是把晨报弄到了京城,随后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汴梁皇宫。

明个儿就是腊八了,皇宫里也是忙忙碌碌的,特别是七宝五味粥的制作,许多原材料都要经过精心挑拣,然后让御厨用心烹制。

到了明个儿,也就是腊八这日,除了皇家要享用外,天子还要把这些粥分与大臣享用。

特别是仁宗皇帝,笃信佛教,除了赏赐大臣七宝五味粥外,还会给城里的寺庙派送七宝五味粥,以示自己的虔诚以及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粮食的大丰收。

而腊八节的由来恰恰也跟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说佛陀苦行六年,日食一麻一麦(每天只吃一粒芝麻和一粒小麦),终于在菩提树下悟到不二法门。

然而此时的佛陀却饿得前胸贴后背,虽有真言无数,生命危在旦夕,亏得两个牧羊女学雷锋,用乳酪和糜子煮了锅粥给他灌下去,才保住了一条小命,使佛教一派得以开创传承下去。

这样的记载在佛经中多处可见,故而历代的僧人和文人一翻开佛经,就免不了要瞧见佛陀食粥,想不跟粥结缘都不成。

佛陀食粥或者说佛陀成道那天,按中国人的纪年方式,应该是周昭王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八。

也有人说是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还有说是周昭王四十八年四月初五的,种种说法不一而足,其中佛陀成道于昭王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八一说,是唐朝那位年轻的诗人王勃提出来的。

王勃是初唐四杰,文名很响,人气很旺,或许就是因为这个,他的说法才被后代文人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主流。

鉴于佛陀是在腊八那天修成正果的,每年的腊八就被宋朝人定为成道节,佛陀食粥的故事也在寺院中演绎下来,也就有了七宝五味粥横空出世。

在腊八那天,东京城内各大寺庙做浴佛会,煮腊八粥,分送门人弟子。各个城内大刹庵舍也会设腊八粥,供奉诸佛、诸菩萨、本寺僧人,并分送资助本寺的檀越和庇护本寺的豪门贵宅。

而寺院所派发的米除了有民众资助,其官府资助也不在少数,然后寺院的人再派发给信众或者饥民。

这些措施也给冷冰冰的帝制时代添了一点人情味,就像在腊八这日,派发的粥虽不能与皇家,富贵人家制作的相比。远远没有七宝五味之多,可却是热气十足,在这冬日暖足了人心。

而所谓七宝五味粥,也就是俗称的腊八粥,八宝粥。民间的腊八粥制作比较简单,由家庭条件决定。但皇宫内制作的七宝粥就比较考究了。

有核桃仁、松子、乳菇(乳蕈)、柿饼(柿)、板栗(栗)、小米(粟)和小豆(豆)七种,合称“七宝”;至于“五味”,就是指其中的核桃仁、松子、乳菇、柿饼和板栗。

因为能被官家赏赐到一碗皇宫御厨制作的七宝粥,那可是十分荣幸的事。不是在京官员都有份得,像游学富的族兄,在工部做着小官的那位可就没这待遇。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汴梁皇宫时,宫内已忙碌了起来,为了明日的腊八做准备。

前面就介绍过,宋朝这个时候还没有定时上朝的惯例,都是有事了,皇帝会派人去敲钟,通知官员入朝。

因此在不上朝的时候,皇帝也会起的晚一些。最近都住在皇后宫里的赵祯悠悠转醒时,见皇后还在甜睡中,一只手还搭在微微隆起的腹部,赵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伸手替皇后把被子掖了下,哪知却惊动了曹后。

“官家……”曹后睁开双眼,就要起身。

“婉娘,慢些。”赵祯忙去扶曹后,“你有身子了,不要起得这急,天色还早,你担着身子,再多睡会儿。”

曹后心里感动,虽说前阵子还因张贵妃的事对赵祯心里起了疙瘩,可赵祯这人对人好起来,你还真没法抵抗。

这不,这两月来曹后又举手投向了,夫妻二人的感情也是突飞猛进,好得不得了,可把后宫一干美人给气坏了。

“不睡了。官家,明个儿就是腊八了,这事还多着,臣妾再赖在这床上,可要被人笑话了。”

“谁敢笑话?”赵祯眼一瞪,随即又放缓声音道:“皇后如此怀着龙子,这可是国朝大事,还是得多做歇息,其他事有朕在,出不了岔子。”

“臣妾多谢官家体恤。”曹后目光越发柔和,看得赵祯心头又是一阵迷乱,不自觉地就朝着曹后脸上亲了去。

“官家……”曹后一阵慌乱,脸上起了红晕,“使不得……龙儿……”

赵祯看着曹后绯红的脸,更觉美丽不可方物,心头痒痒,可想到皇后肚子里的孩子,只得深吸一口气,压下冲动,说道:“皇后说得是。史志聪!”

“奴婢在!”

史志聪早在外候着了,听到赵祯叫自己,忙小跑着进了内殿,“官家,可是要起身了?”

“嗯!”赵祯应了一声,史志聪应声,又退了几步,一直退到内殿外面,这才喊道:“官家起身!”

很快,宫婢,小黄门们鱼贯而入,伺候帝后起床。一直等二人梳洗完毕,史志聪这才吩咐传早膳。

按照惯例,明个儿腊八,今个儿御厨房要先制作一些七宝粥出来以供帝王品鉴。

赵祯见曹后不愿赖在床上了,又听曹后喊饿了,忙也不再阻拦,饿


状态提示:419.第419章 风从江南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