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科幻未来>宰辅>第七十九章

欲擒故纵,赵铮用的确实是这个策略。不想让南唐出兵淮南,但这个话很难说出口,越是这样说,反而会让南唐人有想法,越发不安分。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邀请南唐出兵,看看他们的反应。

南唐人会顺势答应?会不会自找苦吃?赵铮心中也有些许担心,若是换成了那些主战派,或者真会有危险,但面对的是懦弱李?就不同了。

几年前柴荣和赵匡胤联手,在淮南将他们打怕了,李?至今仍旧心有余悸,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失去了进取之心,只想做个固守一方的守成之主。

是以赵铮提出此议,李?下意识的反应是警惕,他在怀疑宋朝方面的企图,他会认为宋朝人是不怀好意。从这个出发点来考虑,李?在脑海中推测着出兵可能的后果。

第一便是为宋朝打工,南唐士兵跨江出战,无疑是劳师远征,到了淮南之后还要苦战,死伤不知几何。而且要跨江运送粮草,花费的代价就更大了。

打完仗之后的结果的呢?宋朝人收复淮南,南唐能得到什么?指望唐国能在淮南得到利益吗?李?可不敢这样想。与宋朝联合围剿李重进,怎么看都像是与虎谋皮,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李?可不愿意干。至于与李重进联合反宋,朝中大臣也有人提议了,甚至为此谏言,但李?却想都不敢想。

淮南一隅之地,如何能与宋庭对抗?当年唐国数万大军在淮南,有皇甫晖、刘仁赡这样一等一的猛将死守苦战,后面还有整个江南的物资钱粮支持。如此强大的力量,都没能战胜柴荣所率领的北方大军。

而今一个小小的李重进,单凭已经糜烂的淮南,凭什么与赵匡胤一较高下?在李?看来,这种行为就是鸡蛋碰石头,完全自寻死路。这种情况下,何必陪着李重进一起死呢?

李?忘记了宋朝失去了淮南军,力量减弱,江南加上淮南的力量则胜过当年唐国江北十四州的实力,他直接忽略了这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坚定地认为宋军不可战胜。也许这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

赵匡胤已经率领大军南下御驾亲征了,正如赵铮所言,淮南军根本抵挡不住,宋军不日就会攻克扬州。瓜州渡口就在扬州城外,隔江便能对江南虎视眈眈,何其危险?不过好在赵匡胤没有南下的理由。

倘若自己与李重进联合,不是正留下口实和罪名,给了宋军渡江进攻的理由吗?哪怕是派兵助宋军平叛也不妥,只要唐兵在淮南,就容易被利用,制造借口。

总而言之,为保江南安定,唐国士兵不可有一人过江,这样一来就绝对不会留下口实,赵匡胤也有无理由攻伐江南。

李?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事情,他深感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许已经时日无多了。今日册封儿子李从嘉为吴王,迁居东宫就是在做准备,当务之急是为何支持儿子坐稳储君之位,保证唐国权力接替顺利进行。

至于大江以北的事情还是少搀和,明哲保身为妙。有长江天堑,宋军暂时威胁不到金陵,实在不行,便将国都迁去洪都,可保万全。

李?笑道:“赵少卿,请你转告陛下,我唐国这两年与吴越、闽南等地都有冲突,楚地的周行逢也不安定,我唐国兵力大都被牵制,实在无力渡江支援宋军作战。”…

赵铮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尽管这都是借口,但他相信李?的不愿出兵的心思是真实的。

对此表面上佯作有些不满,但心底里那是求之不得。

其实李?何尝不知道赵铮的心思,奈何南唐就是这个局势,只好趁了他的心思,也算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两人又交谈一会,李?表示不会派兵前往淮南,但是会支持大宋平叛。比如不收留叛贼与其家人,禁止江南向淮南运送粮草军械等一切有关战事的物资,并派水军封锁江面彻底落实。

赵铮不由感慨李?的决心,暗想这大概算是比较早的“战略物资禁运条例”了吧!南唐人有这样的姿态,也算是万事大吉,最好不过。

随后的谈话便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寒暄几句之后,赵铮便告辞离去了。

……

赵铮前脚刚走,李景达、韩熙载和皇甫继勋,以及钟谟都来见,核心目的就一个——出兵淮南。

李景达急切道:“皇兄,淮南李重进反了,这是我们收复江北十四州的好机会啊!”

“是啊!”皇甫继勋接口道:“陛下,若是我们提供援助,李重进一定求之不得,无论是两家联合对付宋军;还是让李重进与赵匡胤拼了两败俱伤,我们再坐收渔人之利,一举出兵收复淮南,都是大好机会。”

“够了!”李?不耐烦道:“李重进不过是乌合之众,小小淮南之地,如何与宋军对抗?潞州李筠不过月余就战败了,李重进又能坚持几日?赵匡胤已经御驾亲征,我唐国何必惹祸上身?”

“皇兄,怎么回事惹祸呢?”李景达道:“出兵淮南,实乃自保之策,一旦赵匡胤平定淮南,便是隔江虎视金陵,江南危矣!虽说有长江天险,可自古以来,保江必保淮啊!此事我们不能隔岸观火。”

皇甫继勋道:“淮南十四州本就是我唐国土地,出兵夺回是理所应当。以前有李重进严加防守,现在他的兵力都转向北边,我们有了绝佳的渡江登陆机会,千载难逢啊!”

“出兵就能获胜吗?”李?道:“开战之事何其繁琐?调兵遣将,运送粮草,花费巨大,我唐国已经经不


状态提示:第七十九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