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都市现代>三国之大周天下>第653章 得遇故人董仲颖 瞧见草莽刘玄德

妖巫就是巫,巫在先秦时地位很高,此后逐渐下降,到了汉朝,已与百工、商贾一起被排除出了“良家”之列,沦为不齿於“齐民”的卑贱之人。虽然如此,巫在民间的影响仍然很大,周澈等行经之诸郡,所见之淫祠便皆是由巫在主持的,所以李广能“妖言惑众”,聚集党徒,而张角更厉害,借天下接连大疫之机,广为传道,弟子信徒遍及海内。

所谓“广为传道”,是说两汉之时的巫其实就是道教的源起,这个时候的巫和原始的道徒是很难区分的。比如张角,传的是道教之经典《太平经》,可拜的却是中黄太一。中黄太一是神名,即“天帝神师黄神越”,两汉之人认为“黄神越”是天帝的使者,对这个神的崇拜很普遍,汉人死后陪葬的镇墓瓶、镇墓文里常有“黄神越章”这样的称号出现,而这些镇墓瓶、镇墓文是巫做法后留下来的,也就是说,黄神越是巫信奉的神,张角也拜这个神,可见巫与道教之关系。

另外,妖巫李广自称“南岳太师”,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两人自称的名号里都有一个“师”字,这个“师”指的其实就是“黄神越”,也即中黄太一。黄神越是“天帝神师”。由此也可见,李广虽为妖巫,张角虽建太平道,然此两人实则一脉相承。

而至於海贼张伯路,虽被称为海贼,可他却自称“使者”,这个“使者”其实说的也是“黄神越”,“黄神越”不但是天帝神师,而且还是天帝使者。这个月刚被朱儁和南阳太守秦颉斩杀的张曼成自称“神上使”,这个“使”和张伯路自称的“使者”一样,亦是指“黄神越”。

换而言之,可以这样说,李广、张伯路的两次造反实为此次黄巾大起义之先驱。

桓玄将这些话讲给徐康,徐康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这黄巾贼乱原是早有根源啊。”

荀攸对这些话题不太感兴趣,在桓玄详细解释给徐康听时,带了两个兵卒去到远处田中,这时折转回来。周澈问道:“作甚去了?”

荀攸回头遥指,说道,“我见那里墙倒屋塌,过去看了看。”他手指指的地方有一堆废墟,大略可以看出原本应是个屋堂。

周澈“噢”了声,随口问道:“是此地的亭舍么?”

荀攸摇了摇头,说道:“砖石废墟之中,见有被焚烧的痕迹和被烧得只剩下一截的乌黑木像,应是个淫祠,大概是被本地黄巾贼烧毁掉的。”

张角的太平道是个一神教的信仰,只信拜中黄太一,所以对信拜别的神鬼的淫祠常有破坏之举。不过这也是因地而异,颍川、汝南、东郡诸地刚起事不久就受到了皇甫嵩的雷霆打击,故此这几个郡的淫祠被毁坏得不严重,而冀州是张角的地盘,甘陵又离巨鹿不远,这里的淫祠就被毁坏得很严重。

周澈心中一动,想道:“要说起来,汉室平定黄巾不但是统治阶级在镇压被统治阶级,也是士族信奉的儒家与百姓信奉的巫道之争啊。”

他望着远处的淫祠废墟,心道:“儒以礼治天下,敬鬼神而远之,而张角所奉之道却是想建立一个地上神国,推行平均,希望天下能由此太平。这两种治国治民的理念水火不容,也难怪黄巾兵起后大多敌对士族,而士族亦仇视黄巾。”张角希望建立一个地上神国,儒则“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以礼治天下,讲究上下尊卑有序,而张角的太平道搞的却是平均主义,平均了哪里还有严格的尊卑界限呢?这两者的确是水火不容。

周澈贞不觉又由此想到了张鲁的五斗米道,张鲁在蜀中****,以宗教来治理地方。张鲁自称“师君”,这个“师君”说的也是“黄神越”,他的道虽名五斗米,但在信仰上和太平道并无区别,若是张角成功,那么中华的历史没准儿就会发生改变。

他心中想道:“大概几百年后,欧洲确立了基督教的地位,张角若能成功,我中华归信一神,会不会也像欧洲的黑暗中世纪一样从此进入一段黑暗的时代呢?”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不过这样一想,却倒是让他一直为“屠杀”起义百姓而感到内疚不安的心灵稍微得到了点慰藉。

在甘陵休息一晚,次日继续西行。

甘陵国之原名清河国是得名自国内的一条河水,即清河。清河是绛水的支流,源出甘陵国的最西北边,贯穿甘陵国全境,向东南流经魏郡,至司隶校尉部。

从甘陵县到清河约有百余里,到了清河就等於到了广宗了,河对岸就是广宗。离开甘陵县,行军三日,抵达岸边。此处有座桥,名叫界桥。周澈记得日后似乎有个公孙瓒与袁绍的界桥之战,只不知那个界桥是否便是眼前这个界桥。早有一支汉兵在河边等候,却是董卓亲来迎接皇甫嵩。

董卓打了败仗,朝廷令皇甫嵩来代替他,皇甫嵩既是他的长官,并且他两人俱凉州人,皇甫嵩又是他同州的前辈,他亲来迎接在情理之中。看到皇甫嵩率部来到,董卓远远地迎接上来。

皇甫嵩看到董卓来迎,令三军停驻,带着一干将校出军上前,包括周澈。

在两支军马的中间,董卓与皇甫嵩碰面。

董卓先下马,皇甫嵩继也下马,跟在董卓身后的将校和跟在皇甫嵩身后的荀贞等人亦随之下马。

董卓行礼说道:“卓望督帅久矣!”

皇甫嵩回礼笑道:“与君多年未见,君之风采更胜往昔。”

借皇甫嵩和董卓说话


状态提示:第653章 得遇故人董仲颖 瞧见草莽刘玄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