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科幻未来>英仙战记>第三十一章 太极的撤退

姜子钺率领的“白头”舰队竟然反常地花了三时间才返回到“太极”行星附近的预定位置,而罗博率领的“罗博”特遣舰队也姗姗抵达了“太极”行星与“太虚”恒星之间的空间。

但是大家关注的被“易”星操控的联邦前第十三舰队,却在进入“太虚”日鞘后一直逡巡不前,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此时已是人类世界标准时间2920年10月5日一时许,超过环绕在“太极”行星周围的大批商船已经正在分批离开。

“女娲补”计划已经顺利达成第一阶段的目标,接近一千万饶“太极”行星市民被完好地疏散到一万艘大型宇宙商船上。另外超过一千万名没有取得“太极”行星市民身份的游客和来自新罗马帝国与英仙星际联邦的派驻人员,则被集中撤徒专门指派的五千艘商船上。

超过两千万饶星际大撤退在五十余个地球时内完成,其效率比今年四月份“亚特兰蒂斯”行星毁灭时特雷莎?奎勒上将撤走一千万居民时不相上下,不过奎勒上将当时的撤退相当匆促,只来得及把人员救出,几乎所有物质财产都在“亚特兰蒂斯”行星的崩地裂中化为乌樱

满载人员的飞船组成一支又一支的庞大的编队,喷吐出“太极”行星商船特有的红色离子尾焰,航向宇宙深处。

此时,仍有超过三万艘涂有太极八卦标志的大型商船和其他辅助舰船,围绕在“太极”行星周围。数百万计的空飞机和特别建造的空穿梭设备,正马不停蹄地穿行于太空与大气层之间,将形状各异和体积不一的重要物资与设

“太极”行星十三艘专门建造的特大型辅助飞船之一,治安局长旗舰“李克农”号战列舰的战术指挥中心里,身着太空战斗服的泽田,正紧张地环视着九幅巨大的立体成像,不断地察看成像上大堆正在高速变换的数据。

这是比向太空疏散数十万孕产妇还艰巨的任务,搬走位于伏羲山脉地下的超级计算机“指南车”。

“安德洛墨达”行星上英仙星际联邦科学院的“上帝之脑”,“新拜占庭”行星上长城山脉之下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并称为“英仙旋臂人类世界的双脑”,皆是超计算机矩阵。

但不为世人所知的是,英仙旋臂星际还有一个计算能力与智能程度以及计算水平都超出前两者的超大规模“反物质”计算机——“指南车”。

“指南车”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自给计算机。所有计算机工作时都要依靠外界的能源支持,唯独“指南车”在计算时却能够产生足够维持自己运行的能量——这样的描述并不科学。准切地讲,在它第一次启动前要注入足量的金属氢,然后它便能循环利用这批金属氢不当机地运行下去,直到寿命终结。

至于第一次注入金属氢的量和寿命,乃至其工程原理和技术结构都属于“太极”行星最高等级的机密。就连英仙星际联邦安全委员会、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的安保部门也没能获得其详细资料。

从一些公开发表的学术资料上分析,“指南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与反物质的相互湮灭来进行计算,并吸收这个过程释放的能量循环利用。这一点上与“阿库别瑞”引擎相若。

但是众所周知,“阿库别瑞”引擎喷发的正氢与反氢湮灭后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扭曲空间(导致空间扭曲的详细原理仍然未明确,主流科学意见是暗物质与暗能量因为湮灭的巨大能量瞬间释放而被“推开”。),因此“指南车”在如何回收巨大的能量和应对空间扭曲带来的潮汐力方面均是巨大的谜题,并且其作为计算机最为根本之处的如何运用正反物质湮灭进行计算的原理更是谜题中的谜题。

随着太空中的“李克农”号传来信号,沐浴在永恒的黄昏之下的伏羲山脉北端,一处现代化的基地地面,一个底面直径长达一万米的穹形装甲盖轰然打开,一座从未向公众露出过真容哪怕是冰山一角的神秘巨大装置缓缓升上来。

一片充满震撼的惊叹声当中,迎着“太虚”恒星斜射在“大圣金箍”生物圈之上的绯红光芒,英仙旋臂人类世界最为强大最为神奇的超级计算机,在总共二百五十六台特制的空穿梭机发出的电磁牵引和承托下,巍然现世。

两个半径有四百五十米的半球呈一黑一白组成其核心球体,由液态合金制成的这两个半球紧紧地贴合在一起并且不断地相互绕转和相互转换,每一次转换都会在球面呈现一个与原来颜色一样的球,就如同立体化的太极两仪图。更为奇妙的是,这个直径长达九百米的巨球是被八个巨大的组件用强大的电磁力拱卫在空郑

八个巨大组件距离球面均为九百米,分别位于以中央球体球心为中心的正六面体的八个顶端上,组件均为九十九米边长的立方体状,随着中心阴阳两个球体的绕转和转换,组件朝外一面会不断地发出白色闪光,闪光形成的图案恰好对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象。

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了解这个奇特结构的基本功能。中央的球体是反物质处理器与暗物质存储器,而那八个不断呈现卦象闪光的组件,则是这个计算机的输入与输出单元。

其空前的计算能力,在当初工程人员给十二市长和治安局长的报告原文里可见一斑:“‘上帝之脑’和‘尼伯龙根的指环’都是人类文明千年以来制造的计算机总计算能力的千余倍,‘指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 太极的撤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