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一桩奇案

“大王,塑料厂是不是也该建立了?这样的好东西,只是一个工坊,怕是供不应求。”

张允济的话,让秦阳连连点头。

他笑着说:“知我者,张大人也。本王打算建一个塑料厂,工人嘛,同样是就近选拔。”

想到如今紧缺的人才,他再次叹一口气,然后突然说道:“这次的厂长,还是要由张大人你来推荐。”

张允济哎了一声,道:“只能再从小吏里挑一个,其实本地很多小吏,本身能有才能,只是受限于出身,所以没办法一展抱负,他们读书也少,这也让他们没办法继续往上走。”

想一想,还挺可惜的。

过去的他,还真没怎么在意过这些小吏。

但自从幽州郡城这边不断建立工厂,他后来又亲自监督了培训班,发现很多小吏脑子好使,手段灵活,除了出身不成,读书少之外,竟没什么缺点。

比起个别读书出来有些呆呆的人,这可是强出许多去了!

起码基层的经验是足够的!

只不过,在唐朝之前,连科举取士都无法延续,直到当今皇上当初进言坚持,才重新有了科举取士。

从非世家的读书人里选择人才,这已是很多世家接受的极限了,距今仍有人不断排挤寒门官员,试图将科举取士给推翻了。

从更底层的小吏里取士,这只怕会让天下哗然。

所以纵然发现小吏里有着不少能人,张允济也只能是给他们一个进入培训班的机会,然后在幽州给予他们才能展示的机会。

一向对皇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他,在给李世民的书信里,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细说此事。

正是因为他知道,身处在那个位置的李世民,其实反倒不能太过任性。

大概也就只有幽州这种本身读书人就少,所以只能从底层选人的地方,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就算是朝堂上的人知道了,也最多就是嘀咕几句。

外人眼中的幽州,苦寒,本就是蛮荒之地,长安那边的人对这边一向是偏见很深。

如今这偏见,反倒能让幽州猥琐发展。

想到这些,张允济就觉得很讽刺。

却听秦阳说道:“没关系,幽州这里本王说了算,外人愿意嘲笑,就随他们去!本王想用谁,就用谁!至于其他地方,若是真有人才愿意投奔,本王也愿意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非但不觉得这是坏事,还觉得这挺好的。

毕竟,其他人不识人才,他才能捡便宜啊!

秦阳虽然没将后面的话说出来,但意思已是表达出来了。

原本还有点感慨的张允济,都被秦阳这番话给噎到了。

随后哈哈一下,道:“大王说的是!”

是啊,其他地方的人不用这些人才,不正好便宜了他们幽州吗!

他还郁闷个屁啊!

二人商定了一番塑料厂建立的事,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随着塑料厂建立,另一件事也在开春后进行。

张允济对此倒是挺支持,植树造林嘛,反正树苗价格低廉,秦阳还都大多移植的一些果树。

等果子成熟了,树能遮阴,果子可以随便吃,这是好事啊!

他对此举双手赞同。

因着大唐商超跟几个厂子陆续开始赚钱了,所以幽州的税收以及其他收入,都是相当多的。

资金富足的前提下,拨钱就痛快。

加上新一区的建造速度相当快,短短几日,就已是有了一批房子成型。

眼瞅着那边的商业街都开始有商人想要提前租赁了,一切都欣欣向荣。

结果,突然在郡城外十里左右的村子,发生了一桩奇案。

冬日时,一家五口夜里突然死亡,被这案子卷进去的几人,都在喊冤。

仵作验尸,也没有发现死因,但却明说,这的确不是自然死亡。

于是,这件事就暂时被压下了。

结果就在几日前,竟然又有人死了。

是同一个村子的,死因与之前那五口一模一样!

大家都惊惧,觉得这是冤魂作祟!

这件事,一下子就在当地传开了。

甚至传到了张允济的耳朵里。

之所以传过来,是已有人私下流传,这乃是天罚!

而自古以来,天罚这东西,要么就是这一家人十恶不赦,要么就是当地的官员德行有亏。

而这次的传言,显然是冲着幽州王而来。

虽然这两件事八竿子打不着,但连张允济都听说了,可见这传言流传得多广。

“胡说八道!”张允济气得在自己府里大骂。

“那帮子小人,不知做事,只知道用这等下三滥手段!”

“来人!去查源头!”

恰好张若林进来,听到这话,忙劝说道:“七叔,此事绝不能强行压住,解铃还须系铃人,只需要将那案子查清,查出凶手,让人知道这不是一桩无解的案子,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张允济慢慢平复了一下心情,点头道:“你说的是,此事的确不能强行压住。”

他就说:“你这边与我一起出城去看看吧。”

结果要出门时,得知幽州王已在门外,竟是约他们一起去城外调查这案子的。

张允济忙带着张若林去见幽州王,劝说道:“大王,您何等尊贵?这等小事,哪里需要您亲自去调查?”

秦阳却不是为了这案子去的,或者说,虽是为了这案子去的,却不是为了人,而是为了


状态提示:第171章 一桩奇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