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顽贼>第四百二十七章 互市校尉

一片枯草茫茫的矮丘上,来自喀尔喀的使者队策马射猎,打些林鼠,直到玩的累了,马队的速度才慢下来。

巴布把弓收回马臀囊,与素巴第并肩而行,问道:“叔,喀尔喀怎么办,我觉得契丹汗说的有道理。”

素巴第愣了愣,看了年轻的巴布一眼,翻身下马,把缰绳扔给随从,马鞭别在后腰,踱步走出几步,摇摇头道:“台吉,人不能只听好听话,回家劝劝你父汗,我们斗不过他们。”

巴布没有应声,牵着马跟在素巴第身后,还未长出胡须的脸上表情复杂。

其实刘承宗所说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巴布的年纪根本无法完全理解,但这位契丹汗的英雄气概,令他神往不已。

那是全天下谁都看不上,只有东西两个国主才算人物的气概。

这种话谁都可以说,但不同的人说出来的重量不一,对于一个先后歼灭大明、卫拉特重兵集团、远征两千里封锁乌斯藏的契丹汗而言,没人怀疑这句话的含金量。

但素巴第希望他劝说自己的父亲,巴布不敢。

他父亲硕垒,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确实在他所处的时代里,是全蒙古投胎技巧最强者,往上数只有达延汗那几个儿子能比得过他。

硕垒打娘胎里出来,就是漠北最重要的大贵族之一,而在巴布的爷爷谟啰贝玛死后,就成了全蒙古本部实力最雄厚的人。

本来应该排行第二,但谟啰贝玛去世的时候,林丹汗已经驾着小马车在众叛亲离的道路上开始狂飙了。

硕垒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具体到行为上,就是硕垒还身为车臣珲台吉的时候,就已经看不上包括林丹汗在内的所有蒙古贵族了。

而且在事实上,的确所有蒙古贵族在势力上都无法与之比肩。

蒙古人和汉人不一样,尤其在漠北那个地方,信息传递的速度慢、范围小,看不上所有蒙古贵族,几乎就等同于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一方面巴布知道,自己劝不动父亲;另一方面,巴布也很清楚父亲的想法。

启程前,硕垒清楚的把自己的意图告知巴布,车臣部不是作为喀尔喀附庸追随素巴第而来,而是代表车臣部,单纯向刘承宗示好。

不论素巴第和刘承宗谈什么、达成什么样的协议,车臣部都不参加。

在面对东西两国的情况上,即使喀尔喀的左右翼在情感上都一样,但理智仍然约束着他们必须做出南辕北辙的决断。

素巴第就算不愿承认契丹汗继承蒙古大统,也只能别无选择地加入敦塔兀鲁斯,而车臣部的硕垒即使对金国惊疑不已,也只能选择与其和平共处。

因为喀尔喀右翼的最西端,与中国的附庸卫拉特接壤;而车臣部的牧地在东边的克鲁伦河流域,最东端是呼伦湖,翻过大兴安岭,就是金国的盟友科尔沁。

换句话说,对整个喀尔喀部来说,臣服契丹汗,就意味着左翼尤其是车臣部变成前线;臣服天聪汗,则意味着右翼素巴第的部众变成炮灰。

“我也希望车臣汗能和他们斗一斗,但我没有车臣汗那么大的势力。”

素巴第口中的‘他们’,不仅仅是指刘承宗,同样也有黄台吉,他摇头惋惜道:“我的部属被金国驱逐汗庭、吞并土默特震撼,贵族俱要臣服契丹汗,我这个盟主也没有左右的能力。”

蒙古汗王尴尬的地方就在这了,那些强势贵族统治部众的权力来源不是汗王,而是血统,尤其在遍地大汗的时候,诸部对他们自有汗王的支持,仅限于尊奉一个熟悉的汗王,对他们有好处。

亦如林丹汗试图以武力镇压自己的贵族一样,这并不是因为林丹汗弱势,而恰恰是因为林丹汗继承汗庭,站在强势地位上,亦如现在的硕垒。

如果林丹汗像素巴第一样,本部只能出动六千余骑,麾下右翼诸路封臣能提供六万多军队,他就不会那么暴烈了。

因为易地而处,素巴第做出和林丹汗同样的选择,那打起仗来根本不叫镇压,得叫绝地反击,没准还会反击失败。

汗王只能学会妥协,在妥协中整个部落利益趋同,形成合力。

“可是契丹汗说得对,金国女真能与我们共患难,却不会跟我们同乐利。”巴布台吉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展:“我们为啥不跟他们一起?”

“汉人的豪言壮语,听听就行了,不要当真。”

素巴第的语气复杂,目光越过矮丘,看向湟水源头另一支自海上过来的军队轮廓,摇摇头道:“等契丹汗办完婚事大概就明年了,开春我们回去,你可以把这些话原封不动转告你父汗,不要跟他说你是怎么想的。”

太幼稚。

照素巴第的想法,他们只能跟汉人共患难、同死节,根本没有同乐利的机会。

这并不是说他认为刘承宗是个骗子,他没有。

但是在汉人强势的时候,年年烧荒出塞北,把漠南烧得云都是黑的,蒙古人一bō_bō的往漠北跑;三五百人冲进努尔干就把女真捣巢了……那时候有同乐利的机会吗?

现在到了共患难、同死节的时候了,汉人看见蒙古人了。

“你想跟汉人同乐利,契丹汗把话说得很明白,要助他成就大业。”素巴第表情严肃地点点头,却将内心嘲讽表现得一览无余:“我们在青海见到一个汉人契丹汗,他说他能成大业。”

说实话素巴第觉得契丹汗未必能成就大业,何况就算成就大业,他们也未必能活到那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七章 互市校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