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观梅录>第4章泰

邵雍收拾好地上的瓷枕残片,墙角旮旯都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小动物再来干扰,就把贴在四壁的爻辞一张张扯下来堆在书桌上。

当初写一张贴一张,倒也没觉得写了多少,这会儿摞在一起竟然也有厚厚的半尺之高。

他把“地天泰”和“山风蛊”这两个卦的爻辞单独抽出来放在一边。

油灯的火苗摇曳,屋内影影绰绰。

邵雍历来秉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几乎不在灯下读书写字,一来可以保持视力清晰,二来可以防止疏忽大意导致的火灾。

光线不明,做什么事都要耗费成倍的精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毕生心血搭进去,实在是没必要。

好在他记忆力极佳,易经一书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书中之词可以信手拈来,这会儿就是闭着眼睛他都能写出来。

泰卦的卦辞。

泰,小往大来,吉亨。

爻辞。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德尚于中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减震五舅,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蛊卦的卦辞: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爻辞:

初六:乾父之蛊,考无咎,厉,终吉。

九二:乾母之蛊,不可贞。

九三:乾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六五:乾父之蛊,用誉。

上九: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从古至今,研究玄学的人很多,师传的门派大大小小不一而足,对易经卦辞爻辞的解读众说纷纭,个个都标榜自己学的才是最正宗的,多少年来也没个结果。

唯有一点,在大家共同的认知里,无论是失传的连山也好,归藏也好,或是流传至今的周易也好,必须有卦辞有爻辞,还有孔夫子批注的象辞,这才是正宗。

尤其是在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眼里,凡是演易却不提《易》中辞义,哪怕射覆占算的水平再高,也只能沦为达官贵人的附庸,闲时供人取乐解闷罢了。

邵雍也曾经是这么认为的。

他青少年时期即师从于卫州主薄李之才,学的是正统的四书五经,所学的易经更是传承自穆修。

老师李之才对易经推崇备至,在决定向他传授易经时就再三强调说,易经的内容是至高无上的,是集玄学大成之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奇书,只要能领悟其中的精。髓,就能像周文王一样开创一个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李之才甚至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在辞官之后,效仿孔子学琴的经历,去羑里城住上一年半载,深入领会文王演易的情操和胸怀。

邵雍搬到苏门山之时曾写信给李之才,约定师生二人择日共赴羑里城,李之才欣然答应。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邵雍在春暖花开时先行到达羑里城等候老师赴约之际,收到的却是老师暴病身亡的噩耗。

邵雍当天就病倒了。

师生之情绵延近二十年,两人之间无话不谈。

李之才于邵雍,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他的人生观,大部分是来自于李之才的教导。

李之才的乍然离世,令邵雍觉得自己生活中撑天的柱子又倒塌了一根,更是痛惜自己没能先行去找老师,没能见到老师的最后一面。

他知道,老师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跟他说!

最后一次通信中,李之才还说起要在有生之年把文王的为君之道研究透,师生二人联手写一本《周易详考》,为天下读书人指明正路。

昔人已逝,音容犹在。

邵雍睹物思人,心情极其低落,气息不稳四肢无力的毛病竟然绵延月余,一个字也没写出来,只是每天在羑里城内走一走,缅怀与老师书信来往的时光。

不知是不是抱恙之躯格外敏感的缘故,邵雍在悲痛之际,竟然有了新的感受。

他刚到羑里城的时候,心情是期待未知的,期待中带着些许茫然,老师的噩耗传来,虽然没有指明要他继续深入研究周易,但是他已经主动把老师的遗愿当做了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有了明确的目标,心情变成了期待成功!

换了一种心情解读周易,得出来的结论竟然是另外一个走向,有时候还能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

他一度怀疑自己苦读十数年所理解的周易意境出了偏差。

邵雍对周易卦辞的认知和理解,是从春秋典故中慢慢熟知的。

李之才通读《春秋》,给邵雍讲易经的时候,周易书中所有的卦象都能从《春秋》中找到一则典故。

关于泰卦的卦辞,用的典故就是重耳返国。

晋公子重耳在流亡十数载,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辗转于各诸侯国,最终启程返回晋国的时候,已经过了六十花甲之年。

晋大夫董因在迎接重耳的时候说了一段话,“臣筮之,遇泰之八,曰,是为天地配享,小往大来。今及之矣,必有晋国。”

李之才讲解的意思是,董因占卦卜问公子重耳返国的吉凶,阴爻不动,本卦变卦皆为泰卦,天地配享,是阳在下而往上升,阴在上而逐渐消,所以说天地相配。

小往大来,意思是说,“小”为刚登上帝位的惠公,“大”是在外颠沛流离的惠公兄长


状态提示:第4章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