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都市现代>长河涛影>15云腾雾绕

“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查一下邱上村兴昌便民优惠商店的进货情况,您能给配合着针对性地弄清楚吗?”

刘有才这样一说,张和宁才醒悟过来,原来他们不是整体检查,而是要查看郑新昌那一块。

“那——”张和宁扭回头去朝着现任批发站负责人王同珠:“来,同珠,你过来。”等王同珠莫名其妙地走过来,对他说:“税务局的同志想直接了解一下邱上村兴昌便民优惠商店,这几年在咱这里的进货情况,咱们能帮他们尽快了解掌握一下具体数量、金额吗?”

刘有才他们把全部期望都放到了这个身体粗壮,看上去不到1米60个子的中年人身上,但是,王同珠没有回答,使所有的人大失所望,他只是看着大伙摇了摇头,笑了笑。这没有声音的回答,既客气又无奈,其中还带着不好意思的遗憾和抱歉。

“怎么这样?你们这是违反财务制度——”刘有才不由自主地大声喊道,但是声音又戛然而止,他也对自己不可名状的冲动感到意外。

然后,看了看张和宁,又看了看在坐的所有人,把头低了下去,声音不高,但大伙都能听得到:“对不起,对不起。”

“是啊,同珠,当时记分户账怎么会这样笼统地将所有个体户记入一个账户呢?这就是个合计嘛,等于没有记账。”张和宁看上去也很意外和不解。

“不知道,我是之后调过来的,现在向外批发商品要求都要分户记账,不过个体户从咱这里进货的已经不多,各个供销社都有了批发站。”王同珠不紧不慢,不惊不乍平静地说,然后,又对大家轻轻地微笑了一下。

是啊,王同珠来批发站是在吴成德当上青树供销社主任以后从一个农村分销店调过来的,他对以前的事情也是不知情,这个问题好像是一次县社来督查的时候就提出来了,不过已经是过去的事,谁也不去在这上面多纠结,为此,成德曾多次提出对以前的事情彻底弄一下,县社也迟迟没有派人来。后来,成德才在调整人员以后让王同珠他们按规定建账的,再说,后来的账尽管分了户,记起来也并不吃力,因为各个供销社的批发站点如雨后春笋,现在已经遍地开花了,只有零零散散的几户偶然来进一下货,批发站的生意已经经营惨淡。

过了一会儿,刘有才抬起头来,望着张和宁和王同珠:“那就只好还回归原始方式了,你们能不能抽几个细心的职工过来帮忙从中找一下该商店的进货单据?”刘有才用手指了指旁边的几大摞单据说,他别无选择。

“刘队长,这,这工作量太大了,这要一张纸一张纸地找。”看上去张和宁很为难,其实,这样的事情对谁来说都不轻松。

然而,还没等张和宁把话说完,站在王同珠身边的一个叫牛艳艳的年轻女职工笑了一下,插了一句话,这句话又使在大海中挣扎的他们失去了唯一可以抓住的一根稻草。

她说:“不用麻烦了,麻烦也是白搭,这里面根本就没有那个商店名称的票,即使有,也是那么寥寥无几的几张。”她的话轻飘飘的,像是在给大家解脱。但是,刘有才听上去不亚于一颗炸弹,让他更是目瞪口呆。怎么会这样?怎么会往外批发商品不填注客户名称的?这叫哪门子的事!简直乱弹琴!

这时,张和宁摊了摊手,无可奈何地摇头笑了笑,那意思或是说,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

不过,这种惆怅和彷徨很快就在刘有才的大脑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一种信息已经急速地在飞快转动的大脑里形成,那就是,解脱!一种完全的解脱!

如果真如此言,还用再去费事!费事也不会有结果的事倒是最佳的出路。

第二天上班,三个人就回到了税务局稽查队,刘有才径直走进了队长的办公室,将青树供销社不分户建账,不向兴昌便民优惠商店开具客户名称一事做了详细汇报。

稽查队长是个老同志,办事比较认真而且小心,不敢擅自决定,立即上报给分管副局长任必长。

任必长听了后也觉得为难,因为这个举报案已经举报到了地区税务局,如果这样不了了之的话,又怕难以交账,于是向易局长又做了汇报。

易局长听后也不轻松,就这样向上级交代,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再说,他心里也明白刘有才的业务能力,这次将他调入稽查局其实也是意在让他接触一下实际税收业务,这也是老同学刘福喜的意思。从这一点上,心里还总觉得不踏实,到底能不能发现问题,这样简单就做了结论也太有点草率。于是第二天抽空又召集大家开了个简短的稽查会。

大家都觉得向地区税务局的检查报告和结论没法写,更别提如何向上级交代。

可是,从刘有才所说的实际情况上来看,确实也是无法检查,顿时,陷入两难境地。

有人和易局长的心思一样,觉得这件事有不确定性,建议把青树供销社所有进出货凭证调回税务局进行检查。最后被大家否定。

易局长认为,税务局调取账簿凭证检查,主要是考虑被查对象有转移、隐匿、改变账簿凭证的嫌疑,考虑对方稽查环境不良的情况以及不利于检查的其他情况下才会采取调账检查,现在既没有人想在凭证上做文章,又能提供宽松而又利于检查的环境,而且在他们那里检查还能随时得到知情人员的配合。

最后,为了兼顾国营企业的稽查力量,为了


状态提示:15云腾雾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