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魏惠王篇1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魏相公叔痤

秦献公在秦国大力推行改革,结果如何,自己说了不算。

那么,该怎么办呢?

答案: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法则。

因此,秦献公改革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检验改革的成果。

秦献公改革,颇为艰辛。按理说,为了守住改革成果,检验的时候应该挑个软柿子来捏捏。

也许,秦献公对于改革成果很自信,选择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魏国。

对于秦献公来说,欺负弱小,不是本事。

要打,就要打最强的。

于是,秦献公将秦剑挥向了魏国。他要把河西之地收回来,更要把魏国施加给秦国的耻辱,千百倍的还回去。

只有这样,他才能证明自己是上天选的君主。

但,打魏国不是喊口号就行了。

毕竟,魏文候、魏武侯时代,魏国的战力太强了。

秦献公冒然出击,不但不能雪耻,还会再次蒙耻。

因此,打,是必要的。

但,要看准时机,还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公元前366年,秦献公迎来机会。

这个机会,不仅给了他时机,还给了他一个出兵的理由。

魏国和韩、赵关系不好,还欺负周天子。

秦献公抓住时机,打着起兵勤王的口号,征伐魏国。

秦国在武都,击败魏军,取得首战告捷,军心大增。

这是秦国自从魏文侯出兵西河六十多年内,取得最大的胜利。

此战获胜,对于秦国来说,意义是相当重大。

魏惠王忙于内政,也没搭理秦国。秦献公见魏国好欺负,加紧攻势,继续伐魏。

魏惠王被逼没有办法,又见秦国来得气势汹汹,联合韩国,共同抵抗秦国。

可,魏惠王失算了。

改革后的秦国,军力大涨,战斗力十分彪悍。秦国竟能以一国之力对抗韩、魏两国,不落下风。

秦献公在洛阴,率领秦军,身先士卒,击败韩、魏。

周显王按捺不住寂寞,发来贺电,祝贺秦国的胜利。

秦国打赢了韩、魏,为什么是周显王发来贺电呢?

这是因为,周室也经历了君主大换血。

周天子历经周威烈王、周安王、周烈王、周显王。此时的周天子,周显王于公元前368年继位。

三晋欺压周天子之事,周显王也是历历在目,倍感屈辱。

但,周室孱弱,连发声谴责的资格都没有。

如今,秦国击败韩、魏,又敬重周王室。周显王立马发去贺电,表彰秦献公正义之举。同时呢?周显王也传达一个意思,老秦,好好干,我是你坚强的后盾,周室的安危,靠你了。

当然,秦献公又不傻,他攻伐韩、魏是为了自己。

因为某种需要,才打了拥护周天子的名号。

周天子无人待见,发张贺电,就要秦国替他卖命。那是不可能的事。

在这里多说一句,公元前369年,周烈王甍逝,周显王继位。周显王见齐国国君,田齐恒公,竟然不来吊丧。这位周显王竟敢放言齐国:齐侯不来,我必斩杀之。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周显王是有脾气的周天子。

秦国击败了韩、魏,让周显王看到了曙光。遥想当年,三晋击秦、伐郑、败楚、破齐,诸侯都不敢惹。如今,秦国主动站出来,敬重周王室,还击败韩、魏。

周显王当然会送去贺电了。

魏惠王没想到,一直被魏国吊打的秦国,竟然能够翻盘,击败魏、韩联军。

秦国,已经成长起来了。

这是,魏惠王得出的判断。

秦国击败韩、魏,让秦献公看到了自己变法改革的成果,也看到了秦国崛起的希望。秦献公决定,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征伐魏国。

秦、魏两国在石门,展开大战。

结果:秦胜魏败。

石门之战,魏国输得很惨,被斩首六万。

前方惨败的消息,传回安邑。魏惠王彻底醒悟了,以前被虐得掉渣的秦国,已经强大起来,有资格成为他的对手。

魏惠王见连输三阵,抵挡不住秦国的攻势,连忙向赵成侯求助。

赵成侯联合韩懿侯伐魏之后,也没有闲着。这几年,他打齐国,占领齐长城。又联合韩国,将周王室一分为二。战卫国,取得大胜。

魏惠王求助赵国,赵成侯会放下成见,携手抗秦吗?

当然会。

三晋一致对外,力战诸侯的初心,从来没有改变过。

三晋内斗是不争的事实,但,听到有诸侯欺负,患难兄弟,怎可袖手旁观。赵成侯也想利用这次机会,证明赵国武力的同时,也想和魏国重修旧好。

赵成侯发兵,助魏击秦。

秦献公见赵国出手了,很识相的撤军归国。

赵成侯助魏击秦,赵、魏两国的关系应该改善才行。

然,赵成侯想多了。

魏、赵两国的关系,没有进入蜜月期。赵成侯被魏惠王骗了,骗得很惨。

公元前363年,韩懿侯甍逝,韩昭侯继位。秦献公看准机会,出兵韩国,战胜之。魏国不帮忙也就算了,竟然还和韩、赵交恶。

韩、赵两国见魏国太欺负人了,都愤怒了,还说了一句话:魏国,这样的兄弟,我们不要了。

于是,


状态提示:魏惠王篇1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