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魏惠王篇9

朋友与敌人

两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睡在同一张床榻上的好友,为什么会成为拼个你死我活的敌人呢?

这个问题,要解释也不难。

简单说只有两个字:利益。

庞涓和孙伯灵就是这样,从朋友成为敌人,是为了利益。

总之,当初的好朋友成为敌人,中间肯定是发生、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定是常年累积。

最终,因为某件事,瞬间激化了所有矛盾,走向了对立面。

所以有句话是怎么说的,今天的朋友,也有可能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明天就会成为朋友。

既然是敌人,那就是有你,没我。

那么,庞涓和孙伯灵成为了敌人,他们会怎么样?

答案:有你无我。

庞涓见孙伯灵多次得到魏惠王的赞赏,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那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他决定要对孙伯灵出手。

可,孙伯灵好歹是自己的师弟。

如果用光明正大的手段除去他,天下人又会如何看他。

毕竟,戕害同门,这个名声,会成为一辈子的污点。

因此,如何除去一个表面亲近的人,这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

但,这件工作,难不住庞涓。

因为,他有智慧,还有高明的手段。

接下来,就看看,庞涓是如何排挤、打压自己的师弟。

庞涓根据对自己师弟的了解,开始布局。

孙伯灵是齐国人,突然收到来自齐国家人的书信。

当他看到这份书信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怀疑。

话说,孙伯灵离开齐国,出来游学已经十几年了。一想到自己的母国,让他的思绪回到了齐国。

尤其是这段时间,在魏国的感受,让孙伯灵对母国的思念,更加亲切。

孙伯灵来魏国已经有些时日,魏惠王用他,却不重用。他的头顶上又有师兄压着,想要混出来是很困难的。

来魏国不能施展平生所学,那就走吧!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齐国来信,让他看到了希望。

于是,孙伯灵把自己想要回齐国的心思告诉了庞涓。

庞涓一边挽留他,另一边也同意他这想法。

毕竟,母国谁不思念。

转身,孙伯灵就被庞涓给出卖了。

庞涓来到宫中,见了魏惠王,并将师弟要离开魏国,回到齐国的消息,给透露了出来。

魏惠王听说孙伯灵要走,问庞涓怎么办。

庞涓装出为难的神色:孙伯灵要走,谁也留不住。

魏惠王问,“能让他离开吗?”

庞涓说,“不能。”

这个回答,让魏惠王很意外,问了一句,“为何。”

庞涓将自己的军事才华比不上对方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魏惠王听了,会有什么反应。

庞涓说自己的才华,就不怕魏惠王把他换了?

显然,庞涓对魏惠王是足够了解的。

再加上,自己取得的功业,众人皆知。

此时的孙伯灵,没有任何功绩。

他这样说,只会让人觉得是他谦恭。

就像一个是看得见的优秀学生,一个是看不见的优秀学生(这类人也叫黑马)。

你会选择哪一个?

答案:看得见的。

毕竟,优秀学生总是受老师喜欢的。

因此,黑马也是不受人待见。

但,黑马战斗力爆表,又总是让人刮目相看。

此时,孙伯灵这匹黑马,是不受任何人关注。

众人也觉得,魏惠王喜欢他,是因为庞涓的缘故。

这就是庞涓,敢说真话的原因。

果不其然,魏惠王听了,没有任何反应。

随后,庞涓又说了不能让孙伯灵离开的原因:孙伯灵去了齐国,定会为祸魏国。为了魏国的安危,不能放孙伯灵离开。

魏惠王闻言,深感不安。

西边的秦国,已经让他头痛。东边的齐国,再强大起来,他的头会更痛了。再说呢?魏国和赵国、韩国的关系,也不是很好。

魏惠王强行留住孙伯灵,传出去,也会让诸侯笑话?

若留下来了,身边这位爱将,或多或少,也会有点情绪。

如果这对师兄,感情真的很好,就不会有这么多事。

庞涓真的想留住孙伯灵,也不会说这些话。

这是魏惠王得出的结论。

就在魏惠王对于孙伯灵是去,是留,难以抉择的时候。近臣急色走了进来,送上一份密报。

魏惠王看了密报,平静地说,“孙伯灵是齐国的密探,是来打探我国情况。”

庞涓故作惊慌,忙说,“君上,孙伯灵是我师弟,他不会出卖魏国。他也不会是齐国的密探。”

庞涓看上去是在给孙伯灵求情,辩解。实则,是将他推进了火坑。

魏惠王见庞涓在为孙伯灵说话,冷声说,“你们真是师出同门啊!感情深厚。”

“你看看,这是什么。”魏惠王将手中的密报扔给了庞涓。

庞涓抓起密报,看了看,神色大变,辩解说,“君上,这不是真的。”

“白纸黑字,还不是真的。信中说了什么,你还看不懂吗?”魏惠王摆了摆手,问,“孙伯灵的字,你认识吧!”

“这是我师弟的字。”庞涓与孙伯灵同窗,一起学习多年。他自然能够认出这字迹,是出自孙伯灵之手。

魏惠王问,“你是忠于寡人,还是想替你师弟说话。”

庞涓说,“忠于君


状态提示:魏惠王篇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