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魏文侯篇11

伐齐欺赵

魏成子听说了哥哥魏文侯,正在筹建西河学派,想要提高魏国在诸侯之中的地位。

对于,魏文侯的决定,魏成子不仅举手赞成,还举荐了一个人,段干木。

魏文侯深知其弟,爱结交有才学的人,甚至,自己不吃不喝,也要结交这些人。

魏成子推荐之人,定有过人之处。

此时,魏文侯招贤若渴,不顾身段,前去拜访这位大才。

可,魏文侯怎么也没想到,戏剧的一幕发生了:他这个一国之君,不受待见。

段干木为了躲避魏文侯,竟然翻墙而逃。

魏文侯楞在原地:完全看不懂。

这是什么情况啊!

那么,段干木是谁呢?

下面来看看他的个人简历。

生卒: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96年。

姓氏名:姬姓李氏名克。因为辅佐魏文侯筹建西河学派有功,封于段,为干木大夫。

出生地:魏国安邑。

荣誉:河东三贤(师子夏、友田子方)

名言:不为臣,不见诸侯。

魏文侯拜见段干木,展现出招贤若渴之态。

可,段干木也太不给面子。

不见也就算了,竟然翻墙逃了。

那么,要面子的魏文侯得知,会怎么样了。

你说魏文侯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

大发雷霆,有失君王的风度。

生气,天下人看着。

不生气,委屈了自己。

身为一国之君,只能感叹:太难了。

此时的魏文侯已经快七十了,没想到竟然有人看不起自己。

可以想象一下,魏文侯心里是咋想的。

当然,魏文侯不高兴,也不能表现出来。

否则,会被人说失了风度,没有雅量。

甚至会说,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

魏文侯处理这种情况多了,神色很坦然,看其弟,问,“这是咋回事。”

魏文侯脑海有一个疑问:我是洪水猛兽,还是鬼夜差,或者是长得不行。

竟然将一个年级比自己还大的老人吓跑了,还是翻墙而跑。

这是咋回事。

魏文侯这样问,只能说脾气是压住了。

有句话说得好,发脾气是本能。能够压得住脾气,是本事。

这样的人,是厉害的人物。

但,出了这样的事,脸上最挂不住的人是魏成子。

段干木是他举荐的,魏文侯还给面子亲自去拜访。

结果:没见到人。

善后的任务,就落到了魏成子头上。

魏成子虽搞不懂段干木这位老头,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但,魏成子相信他事出有因。

此时,不是弄清楚段老头为什么会跑。

首先要做的就是稳住魏文侯。

魏成子知道,大哥发起脾气来,是很恐怖的。

所以,魏成子不能嘲笑魏文侯,也不能说吃了闭门羹之类的蠢话。

甚至,连不好听的话,都不能说。

不分场合,不顾忌他人感受。又说出这样的话:你以为自己是国君,每个人都要巴结你。现在可好,总算有人看不起你。

你敢说,等待的结果:被揍。

那么,魏成子是如何给魏文侯台阶下,扭转这个尴尬的局面呢?

魏成子也是爱学习的人,也经常和有才的人打交道。

出了这样的情况,除了处变不惊,还要有一个能够说服魏文侯的借口。

于是,魏成子一边赔笑,另一边委婉地说:“读书人都爱耍脾气。”

魏文侯不能接受这个理由,心想,“我是一国之君,这也太不给我面子了吧!”

魏成子为了缓和气氛,不让兄长太尴尬,也为了让事情有挽回的余地,又说了一句,“他不愿出仕,是因为遵‘不为臣,不见诸侯’原则。”

这个理由,打动了魏文侯。

简单说:大哥,你可不能发脾气。这么多人,看着的。不能失了风度和雅量。

同时也说:你要招纳段干木,要拿出最诚意。

当然呢?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人,我给你举荐了。你态度不好,没有将其招入麾下。事后,可不能怪我,办事不利。

简而言之,魏成子是引路人。

能否成功,还取决于魏文侯的诚意。

最重要的是魏成子摸准了大哥的个性。知道什么样的话,该说,如何说。

爱读书、爱结交朋友的魏成子会说话,化解了尴尬,还解决了问题。

魏文侯对弟弟这个回答,很满意。他的双眼看着眼前这座有些破落的房屋,心想,“穷困之此,还能有如此高义,是个人才。”

魏文侯为了将其招揽,不仅有耐心,还有礼贤下士的风范。

魏文侯直接去见,段干木会跑。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让老人翻墙的情况,魏文侯也想了一个办法。

每次路过其家门,扶轼敬仰,以示其诚。

魏文侯之举,不仅魏国境内的士子,还有诸侯国的士子都看着。

显然,段干木也不能视而不见。

段干木被魏文侯一复一日的诚意所感,最终选择替他效力。

魏文侯的诚意打动了段干木,还让天下士子皆奔魏。

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三人的加入,河东三贤诞生。河西学派的建立,也逐渐取代了以鲁国文化为中心的地位,将魏国的霸业推向了新的顶峰。

西河学派设立,也为魏国,培养了很多人才。

魏武侯继位后,也利用这些人才,征战诸侯,少有败绩,


状态提示:魏文侯篇1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