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孝成王篇28

毛遂出场

话说,平原君入楚谈判。此时的楚国国君是谁呢?

他就是楚考烈王。

现在介绍一下,楚考烈王的个人情况。

楚考烈王是楚怀王之孙,楚顷襄王之子。

生卒:公元前290年-公元前238年。

楚考烈王的人生和他父亲楚顷襄王有些类似,年轻时都去秦国为质子。

在《楚怀王篇》我介绍了楚顷襄王是如何去秦国为质,这里就不多说了。现在,来讲解一下悲催的孩子楚考烈王是怎么步他老爸楚顷襄王的后尘,去秦国受苦?

五国伐齐,中原诸侯的注意力在齐国的身上。秦国也打上了楚国的主意。

秦昭襄王以白起为将,攻伐楚国。

白起打得相当漂亮,一战深入楚国腹地,再战攻破楚国国都郢都、马踏楚王陵,三战进逼郑。

楚顷襄王被打得没有脾气,向东逃亡,又派人去秦国议和。

这次议和的人,就是春申君黄歇。

由于春申君出色的表现,秦楚议和成功。但,秦国开出了一个屈辱又苛刻的条件:让楚太子(楚昭烈王)入秦为质。

楚顷襄王为太子时,被楚怀王送去秦国为质。

时隔多年,楚顷襄王又把儿子(楚昭烈王)送去秦国为质,简直是历史重演啊!

楚昭烈王去了秦国,一呆,就是十年。若非春申君黄歇以偷梁换柱,助他归国,恐怕他还在秦国为质。

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继位,为了感谢黄歇之恩,封他为春申君。

所以,平原君入楚谈判的对象是楚昭烈王。此时,楚昭烈王的年龄,刚过了三十岁。

平原君入楚会盟,这不是平原君和楚考烈王个人之间的事情。并不是说,平原君说得有理,楚考烈王同意,就完事了。

这是一场赵国和楚国之间的博弈。

平原君远道而来,自然会做些功课。面对楚国朝臣,平原君也从善如流,应答有序。脑洞大一点,平原君在楚国朝堂,还有很精彩的表现。也许,出现了诸葛亮入东吴,舌战群臣的那一幕。

可,楚考烈王为什么迟迟不答应结盟?

这只能说明,平原君说了自己想说的,没有说楚考烈王想听的。也可以说,平原君的言语,没有调动楚考烈王的情绪。

或许,平原君来求人办事,位置放得比较低,被楚国君臣轻视。

也许,楚国朝臣惧怕秦国,不想参与秦赵之战。

那么,面对这种困局,又该怎么办呢?

邯郸危在旦夕,楚国会盟又没有答案。平原君心急如焚,却又不能逼着楚国君臣做决定。

就在这时,有个人看不下去了。

这个人就是自我推荐的毛遂。

平原君入宫会盟,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没有结果。

会盟拖得越久,定不能成功,这是谈判共识。

毛遂性子比较急,见会盟不顺,发表了看法。

再加上,前往楚国的路上,其他谋士也与毛遂有过交流,皆佩服对方善辩的能力。

众人见毛遂忿忿不平,怂恿他:你去。

虽然不知道,这些谋士的出发点,是看重了毛遂的才华,促成会盟;还是说想要毛遂去闯祸,看他笑话。

但,毛遂本来心里就不平衡,听了这些人鼓动的话,等不急了,直接闯了进去。

毛遂闯楚宫,这可是件大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毛遂的闯入,能破打破楚赵两国会盟的僵持局面。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毛遂‘胆大妄为’,却促成了楚赵会盟。

史记有明确的记载,毛遂按剑拾阶而上,昂首闯了进去。也就是说,毛遂是带着愤怒的情绪,还是昂首。那么,这说明什么呢?

充满愤怒,又充满自信,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恰当。

毛遂闯进去,朝着坐在高位的人(楚考烈王),说了一针见血的话: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简单说:合纵之事,两三句话都能说清楚,谈成功。为什么从早上谈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可以想象,毛遂是带着愤怒的情绪,带着质问的语气说的这一句话。

你是楚考烈王,遇见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答案:愤怒。

毕竟,这里是楚国,他的地盘,来了一个不知礼节,还出言不逊,兼有质疑、逼迫他的意思,不生气才怪。

楚考烈王看了来者一眼,问:你是何人。

话中潜在的意思:这家伙哪里来的,太狂妄、太目中无人。

平原君见了,也吓得不轻。本来谈判不顺利,又来一个搅局的人,连忙赔礼:这是我的门客。


状态提示:赵孝成王篇28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