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武灵王篇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草原之风vs中原文明

就在赵武灵王心志不坚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坚定了他击胡的信念。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赵武灵王的夫人:孟姚。

赵武灵王击胡的举动,朝臣反对,令他不快。

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会反对呢?

赵武灵王说了一句话:奈何我有一颗壮志雄心,岂知无人能懂我。

孟姚听了,问了一句:胡服骑射那些事,夫君忘了没。

赵武灵王想起几年前,推行胡服骑射那些事,他怎会忘。

孟姚又问了一句:夫君推行胡服骑射之前,可曾想过。一旦推行胡服失败,就会留下千古的骂名。

赵武灵王也不隐瞒她,答:想过。

孟姚又问:那夫君为什么要推行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吸了一口气,眸色明亮,说了誓死不悔的话:赵国孱弱,诸侯攻我。我若不推行胡服骑射,以强国力,如何应对诸侯。

夫君胸怀大志,欲开拓胡疆,招降胡人,壮我国威,以争天下。

孟姚眼神之中流露出对眼前这个男人的崇拜,又说了句充满力量的话:

夫君之举,是千秋大事。

击胡,能够消除北疆之患,此乃利国利民的大事。我若不击,胡发展壮大将会祸害子孙。赵武灵王见夫人懂他心中所想,顺着她的意思说道: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子孙根除隐患,保赵国长久太平。为什么大臣会反对我击胡。

接下来,孟姚问了四个问题?

1、胡人,有何劣势,有何优势。

2、胡人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3、他们的地利环境又是怎样的。胡人的山川地貌。胡人有多少人。

4、此战,有几分把握。

面对,这几个问题,赵武灵王还有点答不上来。

如何击胡,他的确没有一个好的战略。

孟姚又问了一个新的问题:夫君做之事,前人想做,但没能成功。夫君之能,岂非超越前人

赵武灵王想了片刻,答:我德行不如前人,但也愿效仿前人

孟姚见夫君有如此志向,赞道:夫君认为胡服骑射是万世功德,不顾天下人议论,大胆推行。如今,夫君认为开拓胡疆,是千秋功业,永保子孙安泰。夫君何不,以推行骑射的魄力,而为之。

我虽有这个想法,但我不敢放手去赌。赵国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因为寡人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赵武灵王不敢将后面的话说出口,我输不起,也不能输。

孟姚又说了一句鼓舞人心的话:我的夫君是盖世英雄,不会输的。

这几个字传入赵武灵王的耳里,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力量。

他是她的英雄,他就要做英雄的事。

赵武灵王与孟姚之间的对话,让他拨开云层看日出。也让他心中逐渐有了一个清新的方向,那就是尘定北疆。

同时也解决了为什么要击胡的问题?

赵不弱胡,胡必弱赵。胡、赵之间早晚会有一战。

早打,晚打,早晚要打。

那么,这个使命就交给他去完成。

但,胡人之患,威胁中原之地上千年。

齐恒、晋文时代,也不能根治胡人隐患。

赵武灵王能够完成这件伟业吗?

赵武灵王虽没有自信完成这件伟业,但,他从前人所做之事看到了一种精神:先驱。

前人虽没有根治胡人隐患,但他们一直在努力,尝试了许多方法,消化、瓦解胡人之患。他们敢以天下为先的精神,告诉后人,有些事,虽不能成功,但一定要有人去做。

这就是先驱精神,激烈着一代又一代人。

胡人之患猖獗,中原诸侯险些灭亡。正因为齐恒、晋文挺身而出,中原冠带之国才能继续延续。正因为有先驱,中原文明得以延续,得以茁壮发展。

赵武灵王不顾天下人议论,率先推行胡服骑射,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今,尘定胡疆,也是为了天下先的精神。

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他愿意身先士卒开创一条道路。纵使他失败了,身败名裂,他也毫无畏惧,进行一次伟大的尝试。

就在这时,北疆代郡赵固送来了堪舆图,记载了有关胡疆的山川、地貌、河流。

随后,三胡攻代郡的消息,也传来。

赵武灵王召集最高的智囊团,制定出作战计划:以代为饵。

赵武灵王调集邯郸郡、代郡、晋阳郡、河西北地郡,四郡之兵,对三胡展开了反击战。

是三胡的草原之风厉害,还是赵国的胡服骑射更胜一筹。

这场中原文明和草原之风大规模的交战,谁,会笑到最后。

代城曾是代国的国都。赵襄子击代,代国成为赵氏的一个郡。由于代城,山脉众多、地势险峻,城面设计不同与中原,而是根据地势走向而建,呈椭圆形。

代城是赵氏北边最大的城邑。也是赵氏与胡人交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代赵氏首领也重视对代城的修葺、巩固。在代城原有的基础上,又继续扩建。代城在数代人的修葺下,固若金汤。

代郡是赵国最北的疆土,同时也是赵国防御胡人重要的一个郡,也是赵国进攻胡人的前沿阵地。

赵襄子灭了代国,为了更好管理代国,并没有用中原的礼制约束他们。而是根据代城的习俗,来管理代地之民。

由于代郡,胡风盛行,与邯郸不一。

代郡和邯郸代


状态提示:赵武灵王篇5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