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739章 沮授的最后一次挽救尝试
回话,恭恭敬敬地给袁绍一个台阶下:“主公龙骧虎步,初破关羽,军威正盛,岂敢劝主公因疫废兵?

不过如今偶有小困,河内补给确实困难,士卒扎堆也容易滋生伤寒。主公原先的用兵之法,深得孙吴正道,集结重兵聚歼顽敌,只是遇到眼下的现状,或许要略作调整。”

辛毗先拍了个马屁,强调“袁绍的方略原先是没错的,如果没有瘟疫,就该按袁绍的原计划继续执行下去,现在变也是因为遇到了新的突发情况”。

袁绍这就很开心:看看,孤当初就是对的,现在要改,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实事求是随机应变,不是认错!

被辛毗的谗谀之言说得有了面子,袁绍纳谏的态度瞬间又好了不少,也不顾辛毗平时身份相对低微、不配谈论军政大略,微笑着追问:

“佐治但说无妨,孤向来虚心纳谏、闻过则喜。后续方略,该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

辛毗陪着笑脸,小心翼翼把沮授教他哥、他自己又重新领会消化过的计策,用委婉的措辞转述出来:

“主公之用兵,不下于汉高祖。韩信曾言,高祖将兵,不过十万,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以兵过十万,堆砌于一处,反而发挥不出战力,徒增损耗而已。

但单路将兵不过十万,并非坏事,主公善于用人,麾下谋士良将众多,正是高祖之资。将兵超过十万时的累赘,完全可以靠分进合击、委任贤能名将来解决。

吕布、张辽领太原、上党之军,若能侧击迂回,自成一路。从它道断关羽后路,正是韩信斡齐、彭越挠楚之势。如此,则主公得高祖之利,而避高祖之弊。

主公可还记得:当初许子远建议主公出战时,一条重要的理由,或者说情报,便是因为南线李素以关羽麾下擅领山地强军的王平,突越大别山,威胁淮南、汝南侧翼。牵制曹操大量兵马。

故而许子远推算出关羽在河东、河内总兵力有所衰弱,此前相持乃是虚张声势,这才有了我们后续的主动进攻。

可既是如此,‘王平被调走、关羽兵力空虚’这个特点,许子远为何不深入发掘利用呢?关羽屯河内,原先的后勤粮道,主要依赖汾水水运,自临汾、侯马转入沁水水运。

而沁水粮道保障之关键,便是上党空仓岭以西的端氏、蠖泽二县。此二地去年冬天张辽试图夺取,确实曾遭惨败,损兵折将。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惨败,正是因为王平、张任二人联手,王平擅把太行险道,张任擅守城池。张辽兵马虽众,翻越太行余脉空仓岭奔袭,受挫也是应有之意。

可如今我军大军光复河内大部,轵关、箕关、石门三陉有重兵压境,怕是张任的防守重心,也得从端氏前移到石门,援护关羽合力死守、步步为营。

我军若是将计就计,把目前的主力大军,只留十万人在河内,其余由丹水转而往北机动、走上党攻河东北路的路线,分进合击。

具体路线的选取上,再故意走张辽去年冬天失败过一次的那条进攻路线,将计就计、利用敌军的麻痹大意疏于提防。

只要没有王平阻挠,张辽等将军必然得手,把沁水航道在太行群山之中的几处险谷掐断,关羽纵然从野王和沁水撤到了石门,还是不免全军覆没。

野王县突围的关羽嫡系精锐有两万人,沁水县之前也有一万,加上石门陉固有守军五千,端氏、蠖泽等地守军也各有数千。

张辽这次要是能得手,我们还是可以把关羽最嫡系的主力至少四万人,围困至死。而且围困的位置,比在野王城里围困更为有利。

因为野王还有大量存粮可以相持,我们要全灭关羽还得打攻坚战消耗人命。但太行山谷里可以屯粮的地方很少,关羽原先也不会在这些险要野外之地刻意多屯。

张辽从上党进攻,张郃高览麹义等将军仍然从河内进攻,把关羽卡死在太行险谷内,都不用打,只要扼守首尾,等关羽自行饿死,或者逼着关羽试图突围。

到时候太行陉谷的险要之利,就转而被采取守势的我军所掌握。纵然关羽兵士精锐,要杀光他四万人,我们要付出的代价也会小得多,他的士气也撑不到全军战死,说不定连败数场后就士卒逃散、军心崩溃瓦解了。

最后,一旦张辽翻越空仓岭掐断沁水粮道、据险而守之后,还可以故意放出消息,引诱之前在临汾、绛邑死守不出的河东北路驻军,因为救主心切而离开坚城、主动出击试图打通粮道、夹击张辽、救回关羽。

到时候,太原吕布再从汾水上游顺流而下、快速奔袭,直取临汾,掐断从临汾出击的刘备兵马退回临汾的后路,以铁骑逡巡不让敌军一兵一卒返渡汾河,如此,则大事可成矣。”

辛毗这番话他是揣摩了好久的台词,还特地把沮授的意思重新组织了一下,显得有条有理循序渐进,一时竟听得袁绍一愣一愣的。

不得不说,辛毗这人很有那种后世大公司里、平时不擅长做方案,但擅长拿着ppt去领导面前汇报的天赋。

计策明明是沮授的,创意也是沮授的,但沮授不爱拍马屁,也不组织语言节奏考虑领导接受度。

辛毗溜须拍马画大饼一修饰、掺杂上袁绍爱听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包装,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

袁绍拍大腿大喜:“佐治所言甚是!孤竟不知佐治也有如此王佐之才!孤统兵多年,竟无人教孤如何兴高


状态提示:第739章 沮授的最后一次挽救尝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