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都市现代>砒霜>鬼子点灯(一)
面涌进来,俏三娘见势不妙,又刺翻了两个鬼子,杀出一条血路,来到院墙下,两支双头枪脱手而出,把两个正翻越院墙的鬼子钉死在院墙上,然后俏三娘一个鱼跃,翻出院墙。

俏三娘根本没有想到,院墙外还聚集了数百鬼子,他无心恋战,撒腿就跑,鬼子这才醒悟过来,乱抢齐发,俏三娘腿部中弹,摔倒在尘埃,十几个鬼子一拥齐上,把俏三娘牢牢的按在地上。

俏三娘以寡毙了六个受过严格训练的对手,这更让鬼子坚信,前些天的案子,也是这个年轻人做的。

俏三娘正月初九被抓,正月十二出红差。鬼子觉得枪杀俏三娘不能消他们的心头之恨,特地从德州据点请来了恶名昭著的大汉奸王保俊,绰号王铡刀,以前是土匪,后来归顺了日本人,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有一百多个抗日志士惨死在他的铡刀下。

出红差那天大雪纷飞,俏三娘被鬼子从宪兵队押出来,身后是五六个荷枪实弹的鬼子,他们挺着刺刀,距离俏三娘的后背不过二尺多远。几个鬼子后面是一辆军用卡车,车顶上还架着一挺重机枪,鬼子为了杀俏三娘也真下了血本。

俏三娘神色自若,还是那么干净精神,看不出有丝毫的恐惧。他身上没有刑具,不是鬼子仁慈,而是俏三娘腿上中了弹,依然断了一条腿,就是让他逃也逃不掉。腿上的枪伤鬼子没有给包扎,趟出的鲜血把裤管都染红了,脚上的鞋子也不知了去向,赤着脚蹒跚在雪地里,每向前一步,都会在雪地里留下一个殷红的脚印。

刑场设在土地庙前,泥泞的街道两旁挤满了老百姓,他们神色麻木。一部分是来瞧热闹,大多数是被鬼子从家里赶出来的。鬼子押着俏三娘游街,一来是为了羞辱他,再则就是为了恐吓当地百姓。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俏三娘,来一段”。

俏三娘先是一怔,然后拉了个架势开嗓唱道:

隋炀帝无道坐金銮,

刀兵滚滚起狼烟。

二十八宿沦乱世,

举一世的英明在世间

……

俏三娘唱的这是木板大鼓《罗成算卦》。大家只知道俏三娘旦角演得好,没想到他大鼓唱也这么好。震天的喝彩声有如雷动,震的树枝上的积雪簌簌坠落。俏三娘双手抱拳向大家表示谢意。

这时有人手举红漆托盘,上面放着一大碗酒,还有一盘卤好的包心肉,那人单腿跪倒在俏三娘面前。这个人俏三娘认识,他是永昌酒楼的老板高明阳,平时没有多大的交情,没想到今天他第一个站出来为自己送行。

高明阳双目含泪,把托盘举过头顶,声音哽咽的道:“三爷干了这碗酒,暖暖身子吧”。

俏三娘朗声道:“多谢高老板赏酒,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先干为敬了”。言罢端起酒一饮而尽。然后又拿起筷子,夹了几片包心肉。

从容赴死易,慷慨就义难。一般人到这种时候,还能自己走几步就算不错了,像俏三娘这样从容镇定的,绝无仅有。

俏三娘用过了酒菜,本来苍白的面孔有些微微发红,他坦然一笑,对周围的百姓道:“吃人家的嘴短,我最后再伺候父老乡亲们一段,把刚才的戏唱完了”。

还没等他开嗓,就听到二胡伴着木板大鼓的伴奏声,一个苍老的声音道:“承蒙三爷厚爱,平时没少给咱施舍,我左瞎子无以为报,就为三爷伴上一曲。”

左瞎子腰上挂着木板大鼓,手中一把二胡,平时卖唱为生,《罗成算卦》是他的保留曲目。木板大鼓本来就慷慨悲凉,再加上左瞎子凄凉的伴奏,老百姓哭声一片,眼前的俏三娘,就是那二十三岁的俏罗成,也要落个尸首不全。

左瞎子亦步亦趋,紧随在俏三娘身旁,脚下的这条路他走过无数次,哪里有个砖头凸起什么的,左瞎子眼睛看不见,心里却都一清二楚,根本不用旁人搀扶。

俏三娘心无旁骛,已经完全入戏,从开始一直唱到:

我算你二十单三岁,

该着将爷你命归天,

可怜将爷你是好汉,

临死落一个万箭穿

……

一曲未终,刑场已经到了。俏三娘面色坦然,任由几个刽子手把五六根高粱杆绑在他背后。这是铡人的规矩,几根细细的高粱杆绑在身后,纵然有通天的本领,身体也不能有半点儿弯曲。

周围的百姓虽然意犹未尽,有人大喊道:“俏三娘好样的”。

俏三娘大声回道:“我扈金江男儿身,杀鬼子只为大哥报仇”。

老百姓又喊:“三爷好样的”。

俏三娘长啸一声:“无悔了“。一个大栽碑直挺挺摔在雪地上。

被人称作王铡刀的王保俊个头不高,满脸的横肉,滴水成冰的天气,他却卖弄似的裸露着上身,面对视死如归的俏三娘,王铡刀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大喊了一声:“李翻译官,过来验明一下正身,咱们可不能错杀了好人。”

几个鬼子正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听到王铡刀的喊叫声,那个胖翻译一瘸一拐的走出来,苍白的大脸上还有明显的鞭痕。他慢慢的踱到俏三娘近前,弯下腰,抬手给了俏三娘两个耳光,鲜血顿时顺着嘴角流了下来。胖翻译依旧不依不饶的骂道:“你奶奶的,要不是你无事生非,假扮娘们儿骗人,老子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今儿别说铡了你,就是把你万剐凌迟也难消我心头之恨”。胖翻译越说越气,抬手又给了俏三娘两个耳光,又向


状态提示:鬼子点灯(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