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模拟城市>第396章 新战役 讨伐董卓(下)
物的助力,从玩家中“择优录取”也未尝不是个办法。

强力吸尘器忍着心头的烦躁,微笑道:“虽然现在凤翔加入哪一个阵营还未明朗,不过以目前的形势分析,我认为郑阿牛很有可能加入诸侯联军阵营。”

事实上这个判断并不是强力吸尘器刚刚得出的结果,早在讨伐董卓战役开始之前,强力吸尘器就已经对此事多次分析,按照他的判断,阿牛除了选择诸侯联军阵营之外。几乎不可能还有别的可能!

首先,凤翔地处青州,远离司隶,而董卓在进入洛阳之前。就是以雍、凉二州为根据地,与青州相距更远。反观十八路诸侯,大多在山东地域,与凤翔相距更近,阿牛没理由舍近求远。

其次,讨伐董卓的战役毕竟只是一个战役,战役结束之后便是诸侯争霸的格局,从长远来看,与邻近的npc势力保持着立场上的一致,对凤翔有着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袁绍、曹操等人将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风光时日,待袁绍坐拥北方四州的时候,凤翔城正是在袁绍的管辖范围之内!

袁绍与董卓的矛盾早已公开化,否则十八路诸侯也不会以袁绍为盟主。如果阿牛此时站到了董卓一方,势必会与袁绍产生裂痕。要知道袁绍并不是一个十足大气的人,以后想修补这一裂痕并不容易。

“那强力的意思,是我们都要加入董卓阵营么?这会不会影响我们从战役中得到的奖励啊!”九州无摄有些担心,毕竟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的结果,是董卓梵洛阳,迁都长安而告终,董卓并没有获得战役的胜利。

强力吸尘器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不是,我的想法是,这一次战役九州加入董卓阵营,而我则会加入诸侯联军阵营。这样的做法,虽然会使得我们在战役中处于敌对立场,却能最大限度避免意外的发生。在尘埃落定之前,谁也不知道郑阿牛会不会脑子发晕,和董卓站在一起!实际上这对九州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此言一出,九州无摄顿时就有点小晕,不过强力吸尘器很快便告诉了他自己的理由。

确实。凤翔对阵营的选择,依然存在着一些变数,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阿牛选择哪一个阵营都是可能的。当然,除了董卓与诸侯联军之外,还有“中立阵营”这一选择,不过除非某城主受到重大刺激,否则绝不会放着这热闹不参加,改为隔岸观火笑看风云。

没有多少玩家能视讨伐董卓战役如无物!

与黄巾战役中神州遍地烽火不同,讨伐董卓战役的交战地点相对固定,除了交战地点的领主玩家之外,其它州域的领主大多不用担心敌对阵营npc势力对自己发动攻击,领地只需要防范敌对阵营的玩家即可。这样的形势,也使得领主玩家对讨伐董卓战役的参与度极高,相信很多玩家都会率领部队劳师远征。

如此一来,凤翔选择参战几乎没有疑问,唯一的疑点,便是阿牛选择加入哪一阵营罢了。强力的安排,将使得凤翔无论处于哪一阵营,“斗牛士”联盟两大重要领地中,至少有一家可以对凤翔发动直接打击。

——事实上强力早已认定阿牛一定会加入诸侯联军阵营,只不过前番暗花部队远赴冀州,对复兴进行“惨无人道”报复行动的经历仍历历在目,也使得强力吸尘器明白,现在的复兴城并不具备与凤翔城正面抗衡的实力。不过大仇未报,复兴与凤翔的角斗绝不会停止,有自认为强大的北源城出头硬撼,显然比让复兴城蒙受损失来得划算。

但强力吸尘器也不愧“领主玩家中第一阴谋家”的称谓,把九州无摄的北源城放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时,还让九州感觉这是为了他好。关键的一点,便是讨伐董卓战役结束后的形势变化。

讨伐董卓战役,压根就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役,董卓将洛阳付之一炬迁都长安,而诸侯联军也随之分崩离析各自散去。董卓西迁之后,仍将以雍、凉二州作为基地,九州无摄的北源城正是在董卓的管辖范围之内。

“九州在关键时刻与董卓站到了一起,战后北源城多半会受到董卓势力的照顾,对于九州领地的发展显然大有好处呢。”

轻轻地一句话,九州无摄立马觉得强力吸尘器真是为了自己着想,多好的盟友啊!

因此,九州无摄虽然也明白强力吸尘器这样的做法多少有点私心,加入诸侯联军的复兴城地处冀州,战后自然也能得到一定的照拂。不过心情大好的九州,对于这样的“小节”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行。那我就选择加入董卓阵营了。”

九州这句话,让强力吸尘器彻底地放下心来。

大型战役中阵营的选择,只是在战役任务时间内有效,当战役结束之后。所谓的“不同阵营”便只是一段历史,只是这段历史,多少会对领地与npc势力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便是玩家们选择加入何种阵营的最大考量,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与凤翔敌对的原因,强力吸尘器更愿意选择加入董卓阵营。

原因无它,讨伐董卓的战役本就是个无胜无败的战役,十八路诸侯看似声势浩大,很容易吸纳大多数的玩家加入这一阵营,但也正因如此。使得加入诸侯阵营的玩家,想要从中获得更大利益的难度大为增加。

反倒是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董卓阵营,更容易从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继而为领地带来更好的奖励


状态提示:第396章 新战役 讨伐董卓(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