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枭雄志>七十一 卢植的考验

这场大胜仗直接改变了河北汉军与黄巾军的力量对比和局势。

汉军开始占据优势,而黄巾军则落入了颓势和败退的局面之中。

战败之后,黄巾军张角所部一路败逃,一路遭到沿途郡县自发组织的义军的打击,到最后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简直和惊弓之鸟差不多。

等张角终于率军摆脱汉军追击袭扰而溃退回到广宗大本营的时候,最初的五万大军只剩下不到一万人还活着跟着他回来,剩下四万多人全都没了。

黄巾军遭遇了重大挫折,还是那种完全无法弥补回来的挫折。

张梁之死和张角之败极大的动摇了太平道众的信心,这场失败之后,广宗大本营甚至出现了逃兵。

张角花费无数时间和精力确立的自己神一般的形象瞬间崩塌。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张角其实输不起,一旦输了,形象就崩塌了,信徒的信仰就崩塌了,黄巾军也将彻底从有信仰的宗教军退化成乌合之众。

本来有信仰的时候还敢不要命的冲击,为了信仰而战,结果信仰的那个神居然不是神,居然失败了,那咱们大家不就什么都不是了吗?

张角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太平道众们忽然意识到了自己其实只是一个小瘪三,会死得很惨,不是什么神的信徒……

黄巾军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动乱和信仰崩塌事件,而与此同时,卢植的攻势并未停止。

张角一路逃,卢植一路追,从四月十七日大胜之后,卢植只休整了一日,就率军追击张角而去。

张角花了八天时间逃回了广宗,而就在张角逃回广宗后两天,四月二十七日,卢植率军抵达了广宗附近。

之后,卢植在距离广宗县城十多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也不急着攻击广宗县城,而是出兵扫荡广宗县城周边的黄巾军据点。

“孤立广宗,使城内黄巾贼兵军心动摇,也为我军制作调集攻城器械争取时间,眼下我们攻城器械不足,强攻县城实属不智。”

卢植的意见大家都认同。

广宗县城内起码有十数万太平道众,其中有三万以上的黄巾军战兵,这种数量其实相当的麻烦。

古时候的城墙攻防战对于守城方来说是很有优势的,而对于攻城方来说要求则比较大。

一战击破张角主力之后,卢植麾下满打满算已经有了四万余人的兵力,完全可以将整个广宗县城包围起来,四面攻打。

古代城池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四面城墙也站不了那么多人,可供攻城方施展的余地很小,兵力虽然多,可是无法转换成优势。

这种情况下,如果守城部队不满千人,站不满四边城墙,扛不住攻城方面四面围攻的话,几个时辰就会丢掉城池,而攻城方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很低。

一般而言,守城方的兵力决定了攻城战持续时间的长短。

如果守城兵力有两千人,可以在四面城墙和后面的城墙下都有足够的兵力,但是经不起消耗,更重要的是无法出击。

攻城方起土山搭箭塔实施压制,再挖地道设尖锥,大约十天半个月就可以攻破城池。

如果守军有三千人,就可以在防御的同时出击,可以从地表将地道摧毁,还能摧毁箭塔,逼迫攻城方在更远的地方发起进攻,增加攻城方的消耗。

但是守城方出击的兵力有限,经不起消耗,大概可以坚守两到三个月。

如果守军数量超过五千人,内部不出什么问题,就能坚守到粮食耗尽为止,此时决定攻城时间长短的就是城内的粮食储量了。

当城内粮食吃光,守城方士兵饿的站不起来,挥不动刀剑拉不开弓弩的时候,攻城方才能登上城墙占据城池。

按照《墨子》当中的论证,就算有十万兵攻城,那么守军哪怕只有四千人,按照每两米置九人的密度安置兵力,就可以在最大不过九百二十米的主攻方向上挫敌锐气。

但是在古代大部分时期,根据集中兵力的原则,非兵家必争的重镇,只有郡兵五六百人,属于那种只要有敌人来就能被迅速攻破的类型,否则王朝的兵力是不够分配的。

所以古时候有万兵驱驰的说法,将领率领一万人就能纵横驰骋了。

而此时此刻,广宗县城内有三万余人的黄巾军兵马,在广宗周边,也还有一些被黄巾军占领的城池,随时可以对广宗进行支援,所以此时还远远未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更关键的是卢植并不知道广宗城内黄巾军的存粮数目,不知道这些粮食什么时候能消耗完,如果此时贸然攻击,只是在徒增伤亡罢了。

现实决定登墙强攻广宗县城成功的可能性无限接近零。

卢植可不是一个习惯依靠奇迹的的人。

他选择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将广宗从事实上孤立起来,逼得城内黄巾军不得不出城决战,从而削减他们的兵力,减少攻城的难度。

如此一来,扫荡周边的意义就很重要了,将周边黄巾军的据点一扫而空,使之陷入绝境,陷入绝境的军队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发生内讧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所以卢植打算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而这个时候,杀死张梁立下大功的郭鹏被卢植赋予了新的使命。

卢植给郭鹏补了三十名骑兵进入他的长水骑兵队,然后又调拨五百名步兵给他指挥,让他直接指挥一千人的军队去攻打一个黄巾军的营寨。

营寨内大约有两千左右的黄巾军。


状态提示:七十一 卢植的考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