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果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也不是一个合格统帅!”看着满地的俘虏,刘备在心中吐槽了自己一句。

“不过还好,我知道自己不合格!”

归根到底,刘备穿越前就是一个普通人,或许有时候在网络上灌水的时候,喊两句“屠倭灭米”之类的口号,真要让他动手,那是绝对不敢杀人的,他没有这个狠劲。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普通人,有一点小肚鸡肠,有一点贪财好色,而且毛病多多。怎么可能去和袁绍、曹操这等将屠城灭国视若等闲的乱世枭雄去比谁更狠一些。

而对于一只军队来说,统帅没有狠劲是不行的,“慈不掌兵”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刘备缺少的就是那种将士兵们看成一串数字的狠劲。

在逆境的时候,刘备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精神,还可以亲自拼命厮杀,一旦局面顺利,反而患得患失起来,总想着用最小的代价,最少的牺牲去解决问题,但是在战争中有些牺牲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刘备虽然不是白左圣母,但也真比不得那种“众生皆蝼蚁”的人物,就总显得有些犹犹豫豫,有些妇人之仁!

也难怪历史上的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就一飞冲天。

一边胡思乱想,刘备一边带着一群护卫,看着青州军四处收拢俘虏,打马向袁绍的中军大营而去。一路之上,每一个见到刘备的士兵,都是高声向刘备致意,刘备也不托大,每次都是高高的举起马鞭回应,于是,激起了更大的一片欢呼声。

反倒是护卫在刘备身边的亲兵,各个都是骄傲的昂着头,高高扬着下巴。

正在刘备在那里展示他爱兵如子,平易近人的一面时,忽然五、六个骑兵打马飞奔而来。见了刘备,远远的滚鞍下马,大声禀告道:“回禀主公,袁本初从后营逃走了,关将军已经亲自带了骑兵去追!”

“选锋营,随我追击逃敌!”刘备立刻就下了决断,这一次,就要送袁本初上路。

其实,袁绍才是这个时代内定的主角,只要看历史上袁绍死后,二子相争的局面下,曹操还要用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平定河北,就知道袁家的潜在势力有多么庞大,现在就是袁绍力量最弱小的时候,万一让袁绍跑了,谁知道还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逃走的又岂止是一个袁绍,刘备一路追来,就看见了许多在历史上闻名的人物,包括田丰、沮授在内,一个个的被待到了刘备的面前。刘备也不多说,只是吩咐一声,“分开看押,不要伤了他们的性命!”就接着赶路。

兵败如山倒之际,袁绍还要做最后一搏,就像他说的,“大丈夫当临阵斗而死,岂能逃避!”

不过,看着四处逃散的士卒,袁绍急怒攻心,忽然吐了一口血出来。最后,袁绍还是被周围的幕僚、护卫给强行拉上了马逃走。

抱着马脖子昏昏沉沉逃了一路的袁绍,终于清醒了过来。他回顾左右,不过百余人而已,袁绍忽然停住了马,说道:“不走了,不走了,天下虽大,我又能去哪里呢……”

众人都是无言以对。

等到刘备追上了袁绍,袁绍和他手下的百余名骑兵被围困在一处小土丘之上,似乎是知道刘备会亲自前来,关羽等人也没有发兵强攻。

刘备打马上前,高声叫道:“袁本初,如今大局已定,你何苦再强做挣扎,徒增伤亡,不如随我回青州,一个富家翁,我还是能保你做的。”

“哈哈哈哈……”袁绍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玄德的好意,我心领了。想我袁绍英雄一世,又怎么会去青州做一个寄人篱下的富家翁呢?此地

风景不错,便做我袁绍的埋骨之地好了。”

刘备闻言叹道:“本初公,你这又是何苦呢?”

袁绍道:“成王败寇,从来如此而已,若是玄德公念着你我昔年的情谊,我有一事相求。”

刘备道:“本初公,有话请讲,若是能答应的,我绝不推辞。”不能答应的,也绝对会推辞。

袁绍道:“那就多谢玄德公了,我二子;三子死活都不多言,唯有长子袁谭,虽然是我的骨血,确被我过继给兄长,生死非我所能定论,还请玄德公看着太傅、太仆的面上,留他一条性命,免得我兄长的香火断绝。”

刘备一愣,心说袁谭被袁绍给过继出去?这是什么情况?

不是说袁绍废长立幼,最后两个儿子相争,这才叫曹操平定了河北之地。

怎么袁绍早就把儿子给过继出去了,这么说根本不存在什么袁绍废长立幼。袁绍将袁谭过继给了自己的哥哥袁基,然后确立自己儿子袁尚的继承权,这根本不是什么废长立幼。,莫非这个也是我的蝴蝶效应,可这是袁绍自己的想法,怎么可能被刘备影响到。

就像袁绍所说,袁谭虽然在血缘上是袁绍的儿子,但是从宗法角度上说,已经是袁绍的侄子了,哪里有让侄子继承家业而不让儿子继承的道理。

实际上,刘备对于历史,并没有他自认为的那么熟悉。刘备一直认为,袁绍死后,袁氏家族起内哄,是因为袁绍没有确立长子袁谭为继承人,这个就叫做“废长立幼,取乱之道。”。

其实,这是刘备的错觉。或者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了,再加上历史上袁绍死后,也是二子相争的局面,让人以为袁绍废长立幼。

真实的情况是,袁绍其实早就把袁谭给过继给了自己的兄长。换句话说,袁谭虽然在血缘上,是袁绍的亲生


状态提示:208袁绍之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