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科幻未来>穿越影视世界之最强配角>第三十一章 考试与学习

看了眼手机上的课表,只有一节关于如何写简历的讲座。

说起来,简历这种东西,作用无非是尽可能地夸大自己的经历、能力,并且还是在真实情况的范围内。

这样一来,求职就变成了一个员工骗公司的过程。

一些有真才实学却不擅长写简历的毕业生,就这样凄凉地倒在了求职的第一道坎上。

在求职者‘骗’公司的同时,公司也在‘骗’求职者。

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考试中,尤其是在中高考中。

虽然近些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高呼要教育改革、考试改革,以东部沿海某直辖市为代表的城市,也已经在开始实行改革后的考试了。

但,关键问题还是没有改变。

考试的目的是什么,高考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原因又是因为什么呢?

无非是选拔人才,比起中考,高考更是一个选拔顶尖人才的程序。

而既然是选拔,就要有比较,不然怎么去选呢。

于是,就有了分数。

分数和考试一样,自古以来就有,只是以前分别叫作等第、科考。

以分数来评定一个人,也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自清朝中期传下了‘士农工商’这样所谓的职业等级后,原本就已经深入民心的官本位制焕发出了第二春。

人人以当官为荣、以成为举人、秀才为荣,最起码也得混个童生。

科举制,将社会等级与所考取的功名所挂钩。

一个养活了几十口劳动力的富贾,见了县官得下跪,同桌吃饭那就更不可能了,但一旦有了功名,即使是最低级的童生,也有了和县官面对面交谈的资格,而不用再跪着了。

功名,通过八股文选出的所谓人才,只是些会说套话空话的人,即使有少数天纵奇才,但那也只是少数。

放到现在,分数,通过无数套路,选拔出那些会找规律的人。

很多人学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明白一个定理,却不知道这个定理是怎么出来的。

只会通过题海战术找套路、找相似点,这就是所谓的触类旁通。

而在文科方面,作文这种东西更是有很大的水分。

先不说写的东西有几成是真的,光是那些所谓的作文模板、满分作文大全之类的,从小学就一直陪伴到高中。

作文写的是什么?

叶奇写了几年的将近十年作文了,到现在都没弄清楚这个问题。

初中时,写的是记叙文。

老师的要求是真情实感。

去他妈的真情实感,想到这句话叶奇就想给当时教他的老师一个大嘴巴子。

当时叶奇听了老师的话,将一次被老师批评教育的事情写了下来。

文章写的是不错,描写也很生动,但问题就在于内容。

满篇都充满了对老师的愤慨之情,同时,也隐含着对当代应试教育的不满。

整篇作文在叶奇看来那是相当满意,情节生动,剧情饱满、人物性格丰满,简直就是一篇优秀作文。

但在老师看来,这姓叶的小子就是在接着写文章骂她。

然后,叶奇被叫到了办公室,差点连家长都被交过了。

不过好在叶奇有着应对此类事件的丰富经验,只要虚心接受教育批评就可以了,剩下的悔改什么的,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后来等老师在课上读了几篇同学写的范文后,叶奇才明白,原来所谓的真情实感是这个意思啊。

一个同学写的是缅怀自己已经去世的爷爷,写他爷爷怎么这么对他好。

另一个则是写他的妈妈,对他怎么怎么好。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拐的弯比小龙的《深夜书屋》还大,堪称是记叙文中的悬疑文。

后来直到中考前,每次的作文点评,这几位同学的作文,或多或少都再次出现在老师的口中。

只是样子变了变,依旧是死了的爷爷之类的。

老师念的是乐此不疲、学生也听得乐此不疲。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人的作文开篇就一句话,“我的谁谁谁已经离开我几十年了”。

总归要死个把人,这篇文章才算写得好。

亲人和亲情,在初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

而到了高中,情况又变了,不再是写记叙文了,而是更为高级的议论文。

什么叫做议论文?

其实就是讲道理。

可是在写了三年的议论文后,叶奇发现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每篇议论文,都是辩证的。

什么叫做辩证?

就是这也对,那也对,两个都对。

这还写什么议论文?

都对的话那干脆别写了。

叶奇开始的时候也懵懂过。

后来,也是在同学的启发下,他明白了,议论文的关键就是吹牛逼。

高中写的议论文那根本就不算议论文,充其量也就算是一篇散文。

只要你认识的人够多,知道的名言够多,知道的历史事件够多。再加上一般性的文笔,议论文拿个高分那也是很容易的。

据某高考判卷老师私下透露,老师看高考作文的时候,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

短短的几分钟,就想真正领会到学生用一个多小时构思出来的文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老师的着重点就在于文章有没有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几年前,当然是没有这么一说的,但概念都是相似的,总结来说,就是‘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 考试与学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