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都市现代>上帝指使>第一百七十一章 小村
金凤凰。他的翅膀一展开,变成一片乌云,随即,电扇雷鸣,大雨倾盆,大火被扑灭了。年轻的凤凰在天空中展翅翱翔。这就是从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就是嘛嘛村本是清净地,只是浮名所累,落得个如今的喧哗(没有以前清静了,毕竟嘛嘛村也改革开放了嘛)。

子夜前后,“孟婆汤”还在灌进这份宁静,生生怕激惹起那醉生梦死人的前尘事。抑或,等那夕阳退去,将那潮热身躯“扑通”掼进水草的爪丫,那缕缕缠绵丝丝沁凉直叫人远离尘嚣的赤化。

古镇外的摩托车,犹如破落户不再修饰门面,漆身斑驳,雁过拔毛,土匪逻辑。

古镇里的客栈人家,旧城墙也挡不住“无利不起早”的下意识,小河里流淌的澄明啊,总是纠结着岸边棒槌捶打出的灰白泡沫,何时才能还我一个“卿本宁静”的几度空间?!

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直照对岸,旧城墙在前后蜿蜒,各民宅客栈小楼依着小山势参差错落。

“阅江楼”狭小房间飘出的小露台上,人还在恍惚中,“孟婆汤”仿佛是要把来到我们嘛嘛村的人,忘记城市的浮躁,嘛嘛村的字眼忽的突兀明朗,隔夜的燥热和繁杂又重新混沌走了出来。

是啊,我们何止“从天上回到了人间”,生生只介乎了那孟婆桥头的一河之隔耳。

好歹留下些什么,可凭栏这眼目前的点滴。“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看,姑娘们脚上踏的可是嘛嘛村产“天下第一草鞋”?穿上草鞋有去处,牛啊!

右看看,是车辆唯一可以出入古镇的路桥,“孟婆汤酒吧”挡在明城墙前喧哗。左看看,城墙也挡不住客栈的木色。

望得够够的,方才咽下一口子的我们村的井水,凉凉的感觉仿佛广告里的大明星喝雪碧的感觉,就好像一大桶冰水浇下来,就是这么牛啊。

义无反顾,这度悟得出游离却了无遐想的空间,我们撤离出城市,远离了累人的现实世界,只想在这世外桃源里游走。

路途上,游人在独木桥上穿梭,在跳岩上来回跨越,在小河边上坐着我们村的小船,那真的像是在水城威尼斯的感觉,累了一天的旅人,悠闲的站在各色小地摊前问价徘徊,看着本地的特产,想将它带回给城里的亲朋好友们······

反正,稀稀疏疏还有几个人。此时的农家小店,算是最门庭冷落的,三三两两地开着,兼营着半身不遂的农家饭,看起来很落寞。

门前的小狗倒是热闹非凡,还在挂着昨晚的尊严。

后面巷子里,对面别人家的胖脸圆猫,闲适地眯着眼,用心在张望过往的纷扰。

农家的营生:随意消费,来者是客,欢迎远方来的友人。

我是猫猫,望得够够的。

顺着小河,穿过孟婆桥下,“小栈”下的吊脚木柱直插入水,清凉无比。

人人喝过大茶壶现冲的清热解毒葛根粉,飘摇摆渡的小船渡过客栈的跟前,才看清它如是表白:嘛村行千里,龙腾天下,凤翔九天,何处最逍遥,我今最招摇。一家百年土墙的的客栈,房间里虽望不到嘛村小河的流动,却是古镇沸腾的一个拐弯。

只是旧墙残存的气味还未顿消,作罢。

一个嘛嘛村士兵出征时妻子倾囊而出各杂粮全糅合的一个味道,子了,我早已习惯了我们村的馒头味道,这是史无前例杂粮包子,反正是特制的,有家乡的味道,也有嘛嘛村母亲的味道,是捎带一颗心、承载一段爱、远走去天涯的勇气。其它人不可模仿的味道,也带不出来的味道,反正我在城里吃不到我们嘛嘛村馒头的味道。当然我们村的馒头,有特制的杂粮的香味吧,还是什么味呢,我也说不清楚。

再往下,基本已是游人止了步的端详,如果时候早的话,必须进山里走走,山里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也就是不管你看见什么果子,摘了多少都是免费的,当然必须有我们村的导游,不然你很可能会迷路。

但对面是小山,山尖挂圆月,月下只个唱,昨晚的实地踩点是必需的。这是露营的人最爱了,这是一处美丽的风景线了。

同样是小河,我们这条河是山里流出来,没有污染,,江山风景如画是山是楼是宅。

住下后,没有城市里旅馆的条件,但是也还干净,店主人叨着大烟的悠闲举止像是邻家有大爷,不禁疑惑:我见过最朴实的民宅里的民风不过如此!民心的淳厚深深的埋在了这一条条巷子里!民居里的敞亮洁净又寄托着一份思念!我们被村民的朴实感染着,以为我们也能融入其中似的。

孕育出上帝指使、流淌其笔下“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的诗仙,如今不知为何我就遁匿了自我的灵动,想享受这一切的美好。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奉奉(奉有草字头,音beng)萋萋,雍雍喈喈。”一种顿时错愕的转换,一种嘛嘛本应留给人的念想,我望穿秋水。风雨不袭虹桥下,鱼羡你来画个圈。吊脚楼的小栈爬上屋檐大南瓜,让我想起了万圣节的情景。

凭栏眺,小河流水人家。

船老大的歌声,着实勾人,录成起床闹钟得了。

拐弯之后少喧哗。

;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一章 小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