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调东宫卫队长林军向玄武门方向救援!我们去找太子妃要虎符!”

得了虎符后,王珪让太子的一个亲信武将去调兵,自己和魏征则没有立即离去,而是留下和太子妃商议如果败亡怎么办?!未虑胜,先虑败。

太子妃就说了句:“赵氏孤儿。”

王珪、魏征相视而哭:“太子要是早听吾等先诛杀秦王何至今日!”

“叔玠!你说卑微的活着和从容赴死哪个容易?”魏征问王珪。

“死!”

“君才高征十倍....”魏征露出坚毅的眼神。

“不可!谁都不能死!现在还没到最后时刻!好好活着!”太子妃喝道。

“主母!这...”魏征愣了愣。

“召唐仲玄!”太子妃示意魏征。

片刻,东宫暗卫首领唐仲玄到了。

“唐君!太子待你如何?”太子妃问道。

唐仲玄行军礼单膝跪道:“知遇之恩、护佑之恩如吾之贵人!吾唐家得以在巴蜀生存,洗脱刺客谍间恶名,全靠太子周全照应。”

“今太子生死未知,未虑胜,先虑败。有一事只能托付于卿!”

“仲玄敢不为主公尽忠!三生三世亦要报之!”

“来人!”太子妃示意婢女进入内房,须臾,将一婴儿抱出,递于唐仲玄。

“唐君!这可能是太子最后的血脉。就托付于君了!你速速从密道离去。城外有杨元度已经派人接应了。”太子妃将婴儿递于唐仲玄。

“杨汪么?”魏征道。

就在太子妃有条不紊的安排的时候,玄武门那边---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太子身死,叹息道:“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诸君随我诛杀叛逆李贼!”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精锐兵马两千人,开始冲击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但是秦王部将张公谨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

这时候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北。眼见张公瑾支持不住了,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帮助秦王,不过他的副将阻止他说:“事未可知,且徐观变,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冯立军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政变发生时皇帝李渊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一身戎装,满脸血污,径直来到李渊所在的船上。他大惊,问道:“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

尉迟恭答:“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正在平定。”

李渊又问:“你来干什么?”

“保卫陛下。”

李渊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来杀自己的,当然一切都好商量。接着他便问在一旁的宰相裴寂:“事到如今,这...?”

裴寂没有说话。

不过另外两位却异口同声:“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若能立为太子付以国务,则陛下如释重负,苍生欢欣鼓舞。”

李渊闻言道:“这正是我早想做的。”

这怕是言不由衷。天策军尉迟恭戎装持械擅自闯宫,已经触犯刑律。因此同样可以肯定,禁卫军早已归属李世民。尉迟恭哪里是来护驾,分明是逼宫。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渊就一贯识时务。他马上按照尉迟恭的要求手书敕令,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出来宣布敕令,众人便这样安定下来了。又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李建成麾下的诸将士,将士们便都弃职而散。

直到这时,李世民才应召入宫。

父子相见恍如隔世。秦王扑到皇帝怀中,亲吻着父亲的**泣不成声,李渊也老泪纵横抚摸着孝顺的好儿子,双方都心领神会的交易则在抱头痛哭时暗中达成:做皇帝的父亲将交出最高权力,接班的儿子则保证他安享晚年。

史载: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

那一日,天策军在尉迟恭的带队下,把东宫围了起来。太子妃冷眼怒视尉迟恭:“可有三尺白绫?短匕?毒酒?”

“太上皇召太子妃入宫,臣等特来邀之。”

“容我梳理衣装。”太子妃回到内院。

此刻王珪、魏征皆甲胄在身:“容臣等护佑主母离开。”

“王公!魏公!大势所趋,成王败寇。二位乃是宰相之才,怎么可以轻轻了却性命。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夫君在世时,常与妾身言:天下黎民乃是天下之本。二位乃是宰相之才,当以胸怀天下,而不是为一妇人舍命。前汉太史公迁,忍宫刑之辱而留下史家绝唱。王公!魏公!当为天下计啊!活着才是对夫君最大的效忠。”太子妃已是泪眼轻语凝噎。


状态提示:楔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