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三百六十九章:当堂应对
样挺过来了吗?

当然,当年殷氏能度过危机,不但是因为殷氏齐心合力,也因为殷氏的联姻家族出力了。

殷氏虽然得罪了四大名门望族中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和龙亢桓氏中的龙亢桓氏,但殷氏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殷浩祖的妻族是陈郡袁氏,妻妹婿谢尚出身陈郡谢氏。

除了这两个足以对抗桓氏的家族外,同出陈郡的侨姓家族,如:颍川庾氏、阳夏何氏、颍川陈氏、南顿应氏等,都与长平殷氏有着紧密的往来。

可现在的殷氏连一个拿得出手的联姻家族也没有,面对太子的猜忌,殷氏该如何应对?

“等等!”殷嵓拦住殷闻礼,“先让他把之前想到的对策说出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之处。”

殷元看了他阿耶一眼,心说:“你还是风儿的阿翁吗?风儿挨打了不说,跪在那里膝盖不疼啊”

殷元护犊之情已经让殷清风感动到了,现在这些长辈们表现出来的爱护之情,更是让他有些激动。

他想象中的“族斗戏”并没有出现。

他恭敬的回道:“太子知晓阿耶和兄长的性子。对他来说,阿耶和兄长是完全无害的。”

殷元羞得脸都快红了,你小子直接说你阿耶无能就完了呗,还无害的

其他人心中点头。

京兆堂人丁稀少,他阿耶和兄弟的才能又平凡,即使他有心作乱,得到的助力也不大,最多只能依靠他自己。

“太子之前对清风说过,城北新皇宫在两年内就能建好。建好后,武德圣人就将禅位。”

所有人心里一惊。

禅位?

怎么可以禅位?

“太子果真对你说过?”殷闻礼紧张的问道。

他作为中书省掌制诰的中书舍人,是武德圣人亲近之臣。

在他原先的筹谋里,他在三到四年之后才能由正五品上中书舍人升为正四品上的中书侍郎。只要他迈过五品这个坎,才能成为朝堂上实权官员。

有了这个身份,家族才能有进一步的可能。

但现在

太子上位后,像中书侍郎这样的官位,可未必就是他的了。一个不好,他可能就会被调离中枢的。

最好的结果,或许就是在品级上升一下,然后扔到某个下州去做刺史了。想要再次回到长安城,可就千难万难了

“太子没说圣人禅位的理由,但清风的猜测是:太子政绩卓越,百官咸服百姓拥戴,与其等太子逼宫,还不如主动禅位更好一些。”

殷氏族人无语的看着殷清风。

太子的政绩?泰半是出自你之手吧。

“事后,清风就向太子提出出外游学。”

听明白其中含义的人,心中在点头。

太子继位,必然要大封功臣。

若是细数他的功劳,恐怕是在他三十岁之前就封无可封了。若因为他当时不在场而不赏赐,顶多会有一些不知趣的人议论几句。等到几年后他回来,即使封赏,多少也会留下余地的。

“但清风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还要做长久的打算。所以,清风又向太子谏议,以后的外戚只能出任内属官。”

他将内外属官的内容说了一遍。

殷氏族人面面相觑。

这小子就不能安生点儿吗?

你这谏议如果被采纳了,有才能之人谁还愿意做驸马都尉?谁还愿意将女娘嫁到亲王、皇子府上?这会坑害多少想要借着与皇室联姻的机会往上攀爬的家族?

不过对他而言,这的确是一条不错的自保之策啊

殷清风再有才能,在朝堂上没有实际官职或者权力并不大,太子应该会放下一些戒备的。

“除此之外,等清风成亲后的一两年内,就以足疾为理由闭门不出。”

这个好!

就算太子明知他在说谎,可也知道他知进退懂避嫌的心思。

“最难办的,就是要面对太子比清风更早归天。

清风计算过了。距离太子归天大约需要四十年的时间。所以,清风会在那之前远离长安。或许去海外之地,或许去林邑等瘴南之地,这些尚未确定。”

几个小辈们一起看向中间的位置。

殷清风已经把目前的,长期的,最终的打算都说了,你们是什么结论啊?

这事情放他们身上,他们是想不出这么周全的计策的。

殷嵓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早就放轻松了一些。只要孙子事事想在前,终究是不会太吃亏的。只要孙子没事儿了,太子总不会祸及所有家人的。

他看向殷外臣和殷闻礼,等他们做评定。

他出言阻拦殷闻礼,也是想着让殷清风给其他人提供一些思绪。如果被采纳了,多少也能将功折罪的。若是以后家族真出了事,至少族人对这孩子不会有太多的抱怨。

“好了,这回该让孩子起身了吧?”殷外臣首先说道,“你起来说话吧。”

身体是否健壮,与膝盖承受疼痛的能力无关。

殷清风来唐朝后,只在祭祖和年节时向长辈祝贺行过跪礼。像这样长久的下跪,还真是头一遭。

殷闻礼对殷清风的应对很满意,那些对策比他想象的还要周全。

但应用到整体族人身上就未必管用了。

殷元可以不在军事学院里做一个博士,殷清栿可以做一个清闲的驸马都尉,殷清风自己可以闭门不出可殷氏的晚辈们,也包括他在内都不出仕了?

“我族规中规定,族中子弟触犯了刑律,家族不可包庇。但像你这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九章:当堂应对--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