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608节 远征中南 2
前方总部内,卫立煌、罗卓英等将领在积极地调兵遣将,部署作战。比起自家军队和虽然不是自家军队但跟自家军队没什么实质性区别的泰军,卫立煌更关心的还是日军。此战不只是中泰两军并肩作战,日军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为日军拥有南京军没有的强大舰队。

“小泽治三郎的航母舰队现在什么地方?”卫立煌不放心地问道。

罗卓英笑道:“你上次问这个问题就在四十分钟前,既然在这四十分钟内情报参谋并未通知我们‘日军舰队已驶离新加坡海域’,那么,小泽治三郎的舰队就肯定还在新加坡附近海域内机动游弋着。”

卫立煌摇头苦笑:“没办法啊!根据我们跟日本人达成的协议,小泽舰队在摧毁掉英军远东舰队之后必须一直逗留在新加坡附近一百海里范围内,时不时还要出动舰载机轰炸一下新加坡,这样,英国人就会一直知道,日本人的航母舰队始终都在新加坡附近,继而会误判我军很有可能是借助日军舰队通过海上进攻新加坡,从而把珀西瓦尔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海上防线,忽略新加坡背后的陆上防线。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日本人突然间坑我们一把,撤走了小泽舰队,让英国人知道我们只能从陆上进攻新加坡,那我们就要付出重大牺牲了。”

罗卓英安慰道:“不会的,日本人虽然喜欢出尔反尔,但我们打马来亚、新加坡的行动跟他们的切身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他们不会在这种大事上失信的。日本人现在离不开我们,不会干出得罪我们的蠢事。”

卫立煌点点头,随后再度苦笑:“就在四年前,我们还跟日本人打得你死我活,但现在,我们却跟日本人联手打仗,这种古怪的感觉让我到现在都无法适应。”

罗卓英笑道:“我很喜欢二公子的那句话,为了国家的利益,就算跟魔鬼合作也是在所不惜!”

“对,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卫立煌目光明亮地看了罗卓英一眼,然后继续对墙壁上的军事地图用功。

罗卓英立刻明白了卫立煌的用意,大厅里有沙盘,但只是马来亚半岛的沙盘,卫立煌没有看沙盘,而是看囊括整个东南亚的地图,说明他的思维并不限定在一个马来亚半岛。“俊如,你是担心印度英军吗?”罗卓英问道。

卫立煌目不斜视地点点头:“此战,虽然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边,但我还是很担心四件事,一是马来亚半岛的密林会不会严重减缓我军的行军速度,二是新加坡这座坚城究竟能不能啃得动,三是日本人是否会全力配合我们,四是印度英军是否从缅甸出击、攻打泰国。”

罗卓英说道:“对马来亚半岛以及新加坡的攻击,我们会投入第74师和第17师,两个主力师,七万精兵,另有泰军五个师、六万余人助战,总兵力十三万余,比英军还要多三万,应该是绰绰有余的,第74、第17师负责攻城拔寨,泰军负责接管后方;至于泰国本土防卫,第师和泰军十个师在严阵以待,应该也没什么大问题,第101师充当机动部队,马来亚需要就去马来亚增援,泰国需要就去泰国增援。各方面部署都俱全了,应该没问题的。”

卫立煌凝视着地图上的英属印度:“印度是公认的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为什么?因为除了自然资源,英国在印度能够获得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全世界我们中国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人了,印度人有整整4亿(包括印度人口、巴基斯坦人口、孟加拉人口、克什米尔人口、斯里兰卡人口、缅甸人口)!英国本土人口并不多,若没有印度人进行充实,英国连上次世界大战都撑不住,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光是英国跟奥斯曼的作战,就有超过七十万印度籍英军参加。如果韦维尔倾尽印度英军猛攻泰国,我们的问题就大了,印度英军可是有百万之众的。”

罗卓英笑起来:“俊如,你多虑了。我们中国有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用在英国人和印度人的身上,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印度被英国殖民至今,印度人早就想要反抗独立了,所以,印度虽然是英国的一个资源产地,却也是英国的一个大火药桶。印度人既然数量比英国人多得多,印度人又怎么甘心一直受到英国人的奴役?韦维尔可能想从印度出兵打我们后方泰国,但是,他出动什么军队呢?出动印度的英国本土军队?他难道不担心驻印英军少了,印度当地人趁机造反?出动印度的印度籍英军?印度人会给英国人卖命吗?实际上,印度的英军,一方面是防备我们这种外敌的,一方面也是防备印度本地人的,所以,韦维尔没多少部队可以调动。”

卫立煌也笑起来:“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倒是颇为相似满清对中国的统治。你说得很对,我可能有点庸人自扰了。我记得,印度的一个独立领袖已经跟二公子进行联系了,叫甘地?”

“不是甘地。”罗卓英说道,“甘地那个骨瘦如柴的老头子只知道搞什么非暴力不合作,只知道用绝食来对抗,哪里会跟我们合作。印度人的独立领袖主要有五个人,甘地、尼赫鲁、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以及钱德拉·鲍斯。正跟二公子进行合作的是钱德拉·鲍斯,此人的政治理念一开始跟甘地相同,非暴力不合作,但后来他发现这一套根本没什么用,所以转而崇尚暴力革命、武装起义,积极而主动地联系外


状态提示:第608节 远征中南 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